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储大同:推动中国肿瘤治疗与国际接轨
本报记者 罗朝淑
储大同: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学专业首席科学家,国家抗肿瘤药GCP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主任委员。

    ■创新启示录

    他牵头创建了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CSCO),推动CSCO成为继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欧洲临床肿瘤学会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临床肿瘤学术组织,推动中国肿瘤界全面与国际接轨。

    他发起并参与创建了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面对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以及近50年来国人肿瘤发病率迅速攀升的现状,他希望在老年肿瘤学领域做一些超前性的工作……

    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储大同教授。

    对患者有颗仁爱之心

    “今年4月底,为了得肺癌的父亲,我跑到您的办公室找您,特别谢谢您在百忙中给我们加了号。您正忙着第二天要赶去国外、又在写报告。此时打扰,您非但没生气,还帮我在电脑里查询病理报告,连午饭都没吃好……”

    “储教授,拿着您给的治疗方案,我回老家后踏实多了,效果也很好!谢谢您又延长了我的生命。更让我感动的是,您的助理反复跟我确认病情,您那么忙,还不忘我这个从县城里来的病人。除了在这里写下感谢,不知道还能回报您什么……”

    在患者心里,他是一位和善而充满了仁爱的医生;在同事们眼里,他是一位温情而又懂得循循善诱的智者。

    作为与储大同教授共事了20多年的同事,李峻岭医生对储大同处理病患的严谨记忆尤为深刻。他告诉记者,储大同教授经常会为了一个患者而查阅大量文献。正是靠着这种执着,他让一个又一个接到死亡“判决书”的患者重获生机。以至于许多同事在面对束手无策的病例时,常常会让他们“找储大夫看看”。

    储大同的学生、肿瘤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杜春霞还记得,曾经有个40多岁的肺癌晚期患者,辗转多家医院都得到了相同的答复——最多还能再活三个月!当悲痛欲绝的家属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储大同时,抱着的只是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然而,储大同却给了这名患者“第二次生命”:在他的靶向治疗下,患者不仅渡过了“死亡极限期”,而且截至到目前,已经生存了5年多。“遇到您,我赚了。”患者由衷地感慨。

    不断进行学术钻研

    杜春霞说:“在同事们的心里,储教授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每一次只要有‘搞不定’的病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储教授解决。而每一次成功击退死神的力量,则源于他学识的渊博。”

    除了对肿瘤学临床进行深入研究,储大同的中医造诣也非常深厚。杜春霞告诉记者,曾经有个山西的患者,在当地医院查出双肺多发性结节,后来到肿瘤医院就诊。储大同检查后发现只是肉芽肿,于是给他开了一个中药药方,患者服用半年后,痊愈了。“其实,这个病不属于我们的专业,完全可以让患者去其他医院就诊。但为避免患者奔波,储教授利用他所具备的中医药知识让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愈。”

    “并非天资聪颖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还需要他足够用心。”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赵龙妹告诉记者,储大同的个人生活极其简单,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有时候患者或者朋友想约他出去吃顿饭,都常常被他无情地拒绝,在他看来,这样的饭局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查阅资料。”

    正是由于他对个人舒适生活的这份舍弃,才换来了其不断钻研学术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临床一线医生,储大同每天要接待无数的患者,然而不管前一天夜里他有多忙碌,第二天一早,他总是精神饱满地出诊查房。

    为了给更多肿瘤工作者提供帮助,储大同呕心沥血,编撰了《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宝贵知识融入其中。由于兼具权威性及实用性,这本书被业内人士誉为肿瘤内科学的“宝典”。

    一位严谨而儒雅的学者

    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储大同在肺癌、胃肠肿瘤、肾癌、黑色素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对于靶向治疗的研究更是无人能及。他最自豪的是创建并历任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CSCO)两届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创建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并任主任委员。

    储大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尽管我国已有各种肿瘤学科学术团体,但对于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的特征明显认识不足,还缺乏针对老年患者的诊治规范”。而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全面提高我国老年肿瘤诊治水平奠定了起步的基石。

    回想起协会创建之初,第一次见到储大同教授的情景,储大同的同事、彼时刚调来肿瘤医院的杨林医师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刚刚成立的这个委员会,办公地点在医院地下室一间不足8平方米而且管道密布的昏暗小屋子里,而储教授长期就在这里办公。”杨林还记得,当她第一次走进这个办公室去向储教授报到的时候,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储大同指着办公室里那满满的一床书,温和地告诉杨林她应该去读哪些书本,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杜春霞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在处理病例的时候,储大同教授与一位年资稍低的医生在治疗方式上出现了分歧,但他并没有以科室主任的身份去强迫别人顺从自己的观点,而是自己去反复查阅国际上的资料,终于找到了支持他的疗法的依据,而患者按照他的方法治疗后确实出现了很大的好转,最终让这位同事心服口服。

    “储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与他相处,你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他的严谨,同时又会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儒雅,我们都打心眼里敬重他。”杜春霞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