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7日 星期日
《科技日报》是我的“第二所大学”
谈 煦
分类收藏的《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资料卷宗盒

■我与《科技日报》

    我是《科技日报》忠实的读者。住在天津,今年73岁了。《科技日报》已经陪伴我度过了28年。

    多年来她不断向我提供精神食粮,极大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宝库,滋润了我的头脑。她是我生平中的“第二大学”,不断向我提供最新、最好的教材。1986年《中国科技报》(《科技日报》前身)创刊时,我就是她忠实的读者。那时正值我国和世界超导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满怀喜悦与激动的心情关注、阅读、学习《科技日报》中关于超导科学的大量的知识,并做了详细记录,对比中外科学家研究成果,该记录列出了从1986年1月27日到1989年11月9日《科技日报》刊登的100多篇文章中,披露出的国内外,特别是我国以赵忠贤为首的超导研究团队的重大发现,测到的关键数据。

    我个人至今保存的最早的《科技日报》剪辑是1987年4月29日至5月初连载刊登的《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研究大事记》。此外,1987年12月12日刊登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柏诺兹博士和缪勒教授向(科技日报)读者和赵忠贤及其同事致意》。阅读此篇文章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文章对我国科学家赵忠贤超导研究给予肯定、赞赏。所以我专门找单位有关同志索要了这张报纸。

    《科技日报》对我的影响十分深远。过去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我1964年大学物理系毕业,教过18年物理,后来改教计算机20年。在《科技日报》这个天地中,我真切地感到30多年来祖国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繁花似锦;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迅猛。科学大事件在《科技日报》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令人惊叹和振奋的科学技术好消息不断传来。退休以后,阅读《科技日报》更成为我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使我感到退休生活非常充实,每天给我带来快乐与激情,使我思想开阔,减缓衰老。

    目前,在我的书房(资料库)中,分门别类保存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科技类卷宗150多个。其中包含很多自1987年到现在的《科技日报》的剪辑资料。近年来完全用来保存《科技日报》资料的卷宗盒已达到21个(2012年至2014)。文件盒标题分别为:生物医学技术、解读生命、科技改变生活、国外科技新闻、科技前沿与人物、国际科技大视野、网络计算机与IT、环球军事强军、汽车现代交通、天体星际宇宙、网络时空信息、量子粒子物理、航天科学技术、科技自主创新、科学历史之谜、科学摄影图片、共享科学视点、地学海洋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天文爱好者等。此外我还准备了20多个文件盒,用以装载尚未分类的《科技日报》(参看照片)。但因我的书房文件柜已经装满,容不下了,所以下一步就要做一些去粗取精、新陈代谢的工作。

    我利用《科技日报》这一宝库提供的资料,撰写了许多科普文章,同时编写了三部科普书籍《航天科普教材》、《嫦娥奔月新传图集》、《论“两弹一星”的历史丰功与新一代“两弹一星”的伟业》,自己创作了科普幻灯片达到110集以上,其中多数是航天科普系列的幻灯片。多年来我利用这些软件给社区、街道、中小学进行了几十次的航天科普讲座,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也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我将继续努力进行科普义务讲座,正如我的网上名子“晚霞辉光”一样,发挥我的余光余热。

    (作者系天津大港发电厂子弟学校退休教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