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7日 星期日
监管缺位,你们“失落”吗?
杨 雪

■千言时评

    日前,《经济参考报》曝光了从北京到河北再到广东潜藏着的一条隐秘的地下电子垃圾产业链,产值每年至少可达千亿元。同时,由于没有有效的防护和环保措施,造成对空气、水体和土壤的重度污染,在探索循环经济治理手段的过程中,又遭遇了各种瓶颈。

    看到这则新闻,巨额产值的数字令人惊讶之余带着一丝欣慰。每每看着家中被扔在阴暗角落里的电子垃圾,都会有一种焦虑的心情,总在想信息时代以来产生了太多太多的电子垃圾,他们是地球的负担,到底何去何从。原来,我所认为的负担,可以产生这么高的产值,真的有一丝丝欣慰。

    正是因为有高利润,才能形成规模经济,于是,电子垃圾顺应“天命”也归属了“拾荒者”。只不过,此“拾荒者”赚钱的手段建立在伤害地球家园的基础上,与城市拾荒者“消化”城市垃圾,多少为环保出了份力又不一样,或者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所以在惊讶和欣慰过后,仍然是从未停止的焦虑。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缺位,说轻松点,只不过是精细化管理的失败,再不济也还有城市拾荒者可以收拾一些烂摊子。然而,电子垃圾回收处置管理缺位,接手的人可是只管赚钱,实在起不到收拾烂摊子的作用,而且还有副作用。

    最近接连发生了几件事,让人不得不吐槽一下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从发霉的面包,到过期的食品,再到电子垃圾的回收,虽然行业领域不同,事件性质各异,但当一件一件囧事扑面而来时,特别想问一句,难道监管的职能必须要靠媒体实现吗?

    当然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舆论监督,媒体也乐于监督,好享受着所谓“无冕之王”的桂冠。不过长期以来,类似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有的甚至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次次都要媒体监督,相关监督和管理部门会不会太“失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