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4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7月7日—7月13日)

    本周焦点

    西半球磁场削弱速度比先前预计快十倍

    保护我们星球免受宇宙射线侵袭的地球磁场,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已越来越弱了。欧洲空间局卫星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地球磁场,尤其是西半球方向磁场的削弱速度,比科学家此前预计的要快十倍左右。目前仍不能确定地球磁场为什么会减弱,但产生这种变化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地球磁场即将反转造成的。即便如此,其并不标志着地球上生命的终结。

    外媒精选

    科学家修改人类起源时间表

    大脑变大、掌握工具、成熟期延长,学界一直认为,这些人类正式进化为智人的标志应起源于240万年到180万年前的非洲。但现在,科学家正在重新思考促使人类形成这些特征的真正进化因素——在分析了新的气候和化石证据后他们指出,这些特征并不是一起出现的。一些用来定义人类的特征,在300万到400万年前的早期南方古猿身上就已出现了的,另有些却出现得晚得多。

    “密西西比婴儿”病情复发

    “密西西比婴儿”7月10日被宣布体内重新发现了病毒,初现希望的抗艾事业遇重挫。该婴儿因母婴传播在出生时即携有艾滋病病毒,出生30个小时后就启用药力较强的组合药物进行治疗,病毒未重新出现,因此“密西西比婴儿”一直被医学界当作艾滋病患儿早期介入治疗方案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本周争鸣

    格利泽581g只是一个宇宙幻觉?

    2010年由美国科学家发现的格利泽581g(Gliese 581g),一直是最令人兴奋、也是和地球状况最为接近的“第二地球”。不过也有声音一直对其是否存在表示怀疑。而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这颗星球很可能仅是主恒星磁场爆发导致的光线误差成像,是宇宙给人类的一个“幻觉”。这一行星系统内3颗已被证实存在的行星,都不位于“宜居带”。

    一周之“首”

    首次实现用电击方式将意识关闭

    科学家在人脑里找到了意识开关。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首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也就是“这一瞬间你丧失了意识,下一瞬间你又恢复了意识”。在长期的研究中,除了这一次,他们到目前为止从来都没能成功关闭过意识。

    前沿探索

    “旅行者1号”再次收到太阳海啸波

    美国航空航天局7日称“旅行者1号”再次收到来自太阳的太阳海啸波,确认这一飞离地球最远的飞行器已经进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际空间。但目前还远不能说“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其仅飞越了100多天文单位,折合光速飞行20多小时的距离,还不到太阳系半径的1/400。

    宇宙“账本”出现巨大“缺口”

    在天文学家对宇宙“账本”的“预算”中,出现了巨大的紫外线“赤字”——目前已知的星系群和类星体发出的光,远远不够解释观察到的星系间氢气,“缺口”达到400%,研究人员认为,或许还有其他尚未发现的电离光子大辐射源。

    一周技术刷新

    新相机能实现“飞光成像”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拍照策略。爱丁堡大学新研制的相机,就能以光速拍摄,记录下光脉冲在空中飞行的过程。其感光部件由单光子光敏像素阵列构成,每个像素的敏感性是人眼的10倍左右,而每个像素被激活只要67皮秒,比人眨一下眼的时间要快10亿倍。

    肌肉动力行走生物机器人问世

    美国科学家用3D打印技术造出一种柔韧的水凝胶和活细胞组成的“生物机器人”(bio-bots),其由肌肉细胞推动、电脉冲控制,研究人员能对其发号施令,将可用于药物递送、手术机器人、智能移植等领域。

    柔性纳米像素显示器秒杀视网膜屏

    由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率领的小组日前借助相变材料开发出一种柔性超高分辨率显示器,让单个像素点只有几百纳米的“纳米像素”显示器成为了现实。其除了具备极高的分辨率外,还具有超低能耗、可折叠、静态显示的优势,未来有望在智能眼镜、智能车窗和电子出版等领域获得应用。

    “最”案现场

    最小星系决定早期宇宙性质

    在大爆炸后的短时期内,宇宙是离子化的(氢气被电离),人们一直在探索这一时期宇宙的情况。而天文学家日前发现,早期宇宙的性质可以由那些最小星系决定,正是那些弱小星系,“照亮”了宇宙“再离子化”时代。

    奇观轶闻

    “沙子电池”让手机告别一天一充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其性能和使用寿命比普通锂离子电池高出三倍以上。更让人称奇的是,制造这种电池所需的主要原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沙子。这款性能优异的“沙基锂离子电池”,有望打破目前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所面临的电池瓶颈,让一天一充成为历史。(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