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怡
提到公益,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捐款、捐物和支教,如果让科技加入公益,是否可以助其一臂之力?7月5日,在中国2014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的“科技Do Good”分论坛上,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在开场白就表示,今年的互联网创新大会聚焦“跨界”的力量,让科学技术和公益搭上关系,用科技去创造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让公众看到科技柔软、感人的另一面。
科技该如何和公益搭上关系?论坛中的嘉宾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著名IT公司谷歌有一个专门服务公益组织的团队:谷歌非营利组织。他们的口号是:你们在改变世界,我们也来帮忙。
在这些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宣言背后,难免会有人认为,企业无非是想推广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展现企业社会责任等等。也有人说,即使是一种“作秀”,科技公司能够用自身的资源做公益,实现多赢也是值得提倡的。
在“科技Do Good”的论坛上,腾讯微信TVD项目经理梅舰介绍了声音捐献项目,这是一个利用微信语言为盲胞朗读书籍的公益项目。在一个前期的调研中,他们发现我国有1263万视觉障碍人士,这个数字是新加坡人口的2.5倍,中国每天新书上架数量是700本,但是盲人阅读的数量是0。
“微信现有3.96亿的用户,如果每个用户捐献1分钟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语音库。”梅舰介绍说,微信的工程师们借助微信语音功能,把1263万的盲胞与3.96亿微信用户进行连接,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盲胞读书难的问题。
在具体打磨创意过程中,声音捐献项目遵循三个原则:打破常规、跨界融合,极简主义。语音功能与移动互联网有机融合,用户拿出微信就可以捐献声音。当然,这少不了工程师们在后台做了很多复杂的技术尝试,包括先进行书文本切分,然后交由用户录音,再通过算法对用户录制的音频进行分析筛选,建立声学模型等等。
创意只是第一步,推广工作对于公益项目同样重要。梅舰说:“目前闹市书店、盲人按摩院都是声音捐献试点的地方,通过铺设二维码吸引感兴趣的人读书;朋友圈的口碑传播、借势助残日也起到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微信声音捐献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公益领域旺盛的科技需求。在梅舰来看,公益组织是极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是新产品的早期接受者,而且可以通过自身网络影响到更多的人,对于新产品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除了推出好的技术和产品,科技还能帮公益做什么?
科技让公益透明化
网秦执行副总裁李宇在“科技Do Good”论坛上介绍了自己正在做的一件事:他和同事把iPad带到乡村学校,教那里的孩子学习和使用这个最潮的电子设备,他把这个项目称作“少年派”。
李宇说,中国大大小小公益基金有3500家,主要形式是从公众手里募集资金用于公益,通常是物品捐赠或者医疗项目,民间纯粹的公益并不多。少年派项目希望能培养乡村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和城市的孩子都获得平等的机会。
“我们一直在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做这个项目?分析现有的模式,由于一些公益组织的不透明,公众慢慢失去对公益机构的信心和信任。另外,即使一些公益机构正常运营捐助的形式,它的效率却很低,因为它要了解受助者需要什么?找一些人把钱管起来,然后再找一些人花出去,这个过程中损耗20%以上。”李宇介绍说,他们第一解决透明的问题,第二解决效率的问题。少年派以平台形式实现做公益的想法,包括以iPad为中心的硬件,以应用(App)为主的内容端,和有人执行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即硬件、软件和人,最终靠机制实现透明。整个过程,iPad的捐赠人都可以通过平台查阅到自己购买的iPad在哪里、被哪个孩子使用过。
谈到公益透明,米公益创始人王子认为,信息透明是互联网和新技术对公益最重要的贡献,对捐助者及时的回馈、对公益产品互动需求的满足。
作为一位清华经管学院在读的学生,王子介绍自己的公益项目与传统公益方式不同,米公益是一家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社会企业,通过苹果手机软件的形式让个人能更简单持续地参与公益。“每一个参与公益的人都愿意和受助者产生交流,互动在公益中至关重要,我们付出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想法和知识,只有保证做公益的每个环节都透明,才会吸引更多人来加入公益。”王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