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建高 本报通讯员 王 娟 宋 雪 王文辉
宛如一股大潮涌来。
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随着6月3日国务院批复,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总体方案,“率先蓝色跨越”的大潮,在胶州湾涌起。
青岛西海岸,这片陆域面积约为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包括青岛市黄岛区的全部行政区域,称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不仅仅是名字的变化,而是抢抓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机遇!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对新区建设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总体格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划。
这意味着,青岛西海岸新区有了全新的定义。正如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所说,这是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深入推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这意味着西海岸新区承担起“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责任。
担当重任,承担起国家战略
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山东形如一条凌空探海的巨龙,青岛是龙头,胶州湾西海岸则是“龙眼”。
“龙眼”,就要担当重任。“青岛西海岸的第一个战略性历史机遇,是在2012年青岛市新一轮行政区划中,设立黄岛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设立奠定了基础。”王建祥说。
这里,战略地位重要。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间地带,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的一个重要端点,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建有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最大的铁矿石、原油、橡胶、棉花等战略物资中转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石油液化天然气接收基地。
这里,空间优势突出。有海岸线282公里,滩涂83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
这里,政策环境优势明显。目前,集聚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园区和一批省级园区,园区集聚、政策叠加的创新开放优势突出。
这里,产业基础优势无可比拟。拥有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了港口航运、石油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2266亿元,占青岛市的28.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在全国已经批复的10个国家级新区中,经济总量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海洋经济特色鲜明,2013年,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494亿元,占青岛市海洋经济增加值的37.5%,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8%。
青岛西海岸成为国家级新区,无疑是又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承担起国家战略。
解读国务院的批复意见,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路径十分清晰: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万建忠认为,西海岸新区建设是一项全新事业,要敢于“杀出一条血路”。
眼下,《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规划》正在编制完成,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与黄岛区委、区政府“两区合一”组织机构已开始运转,新区建设动员大会正在紧张筹备中,举全区乃至全市之力,把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发建设的“大戏”开场。
转身向“海”,踏石留印的“答卷”
青岛西海岸新区扬帆起航。
青岛西海岸新区致力于克服惯性思维的阻隔,摆脱既有格局的困囿,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鸣响劈风斩浪、驶往“蓝海”的汽笛,开启了新航程。
王建祥这样解读——
新区是干出来的。从领导班子抓起,党员干部率先,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思维、新的干劲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承担新使命,全面落实一个主题、两项使命、三条主线、四种能力、五个定位、六大战略“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
围绕承接落实好国家级新区战略,实施双轨同步推进工作机制。就是两条线同时推进工作。一条线是“政策研究线”,由新区工委书记来牵头抓,成立了规划完善推进组、政策争取推进组等八个以常委为组长的工作推进小组,与新区“五个定位”进行有效对接。另一条线是“产业落实线”,由新区管委主任担任组长,成立了项目建设推进组、招商引资推进组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中德生态园、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八大功能区”领导和新区管委领导按照“谁分工、谁负责;谁分管、谁协调”的原则,突出海洋经济主题,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作为新区的历史使命,坚持走陆海统筹、依海富区、以海强区、人海和谐的发展路子,深入认识海洋,善于经略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听涛观澜,走马西海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功能区,犹如八条出海蛟龙,追风逐浪,景象壮观。
先行先试,奏响改革创新发展乐章
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打头炮。7月1日,在中德生态园启动的“职员化管理”试点就是一例。
与传统的园区用人管理模式相比,职员化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推进工作”。中德生态园管委负责人介绍,这种创新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具有崭新的用人管理特色:人岗对应,优化配置;能上能下,全员竞聘。
“职员化管理”改革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区进行人事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推动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改革创新,是做好“海洋经济”主题的关键。王建祥认为,改革与创新是建设好“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天然使命。
根据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新区被赋予了数十项试点、示范、试验和政策优惠,为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作为新区发展的最大红利。在这里,率先“亮剑”的改革创新路线图令人振奋: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大部门制机构设置;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实施以企业主导的开发建设模式;在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推行市场运营发展方式;借鉴香港等地做法,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在董家口循环经济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试行理事会—管理局双层管理体制;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立军地双方共同参与、联合推进、协商决策的联席会议制度。
西海岸新区享受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目前正在争取一些对接政策。王建祥表示,享受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代表着西海岸以前需要在省里报批的经济事项,现在自己就能决定了,不需要省里审批只需要备案。
下一步,全区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陆海统筹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培育海洋要素市场体系、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土地政策探索、海域政策先行先试、人才政策创新等方面全面发力。王建祥说。
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和金融创新领域,西海岸新区要积极稳妥地研究探索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外汇管理等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推进韩元在境内银行间区域市场挂牌交易,促进中日韩货币互换和投资贸易便利化。
西海岸新区发展离不开人才。为激活人才“第一资源”,西海岸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王建祥介绍:建立“保姆式”人才服务机制,策划举办国际海洋人才洽谈大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引智示范区,打造海洋人才特区。全力推进干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试点“档案封存、绩效考核、按岗定薪”、公务员聘任制、职员制等灵活用人机制,来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