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7日 星期一
南通市通州区:率先转型“不拼资源”,搭台引路“招牌更硬”
□ 本报记者 张 晔

    抓住创新谋发展,依靠科技助转型。今年1至5月,南通市通州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5.06亿元,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增幅24.49%,列九县区第二;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3.19%。

    近年来,通州区以引导和支撑产业转型发展为目标,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重点,以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培育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着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转型不能拼资源

    “通州资源少,耕地、海岸线、江岸线在数量上均不占优势。”通州区科技局王钰华感触颇深,“率先转型不能拼资源,内生动力更重要。”

    通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以家纺、建筑、船舶海工为代表的三大支柱产业。去年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855亿元,仅看总量的确乐观,然而剖开现象具体分析,却是一个不尽人意的事实:通州号称有18万建筑铁军,主要产出多是依靠工人风吹日晒、砌砖盖瓦而得,人均产出不高;家纺产业亦是如此,通州大大小小家纺企业近7000多家,而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00多家,不到3%,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即使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多在几个亿至十几个亿之间。这些草根经济虽然解决了一大批的就业问题,但是并不利于产业的高端发展。

    “眼下通州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王钰华说,“机遇稍纵即逝,科技部门必须找准结合点、创新点、发力点,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赢得黄金发展期。”

    为此,通州区先后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全区科技孵化器建设意见》、《通州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种子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通州区财政科技贷款利息补助和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等文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同时,以科技工作考核评比,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企培育、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专利申请等关键指标对产业的带动。2013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77亿元,同比增长20%,高新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1.6%。

    搭台子引路子

    “在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想创新不知如何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为其引一条路。”王钰华说:“南通高新区的建设正是通州区创造的平台之一。”

    2011年9月,江苏省通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看似简单的更名,本质却是通州在谋求主动转型之路。

    焕然新生的南通高新区,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重大使命,立足南通产业特色,以组建海工装备、家纺、建筑三大研究院为突破口,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成果,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向专业化船型、关键部件配套等方面转型,家纺(产业)向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延伸,建筑(产)业向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曾供职于美国英特尔和中兴通讯的王大庆团队,从事智慧家居、智能建筑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已在市政工程、高端住宅成功推广。德国硕士范平一团队研发的“改性酚醛泡沫保温绝热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外墙保温系统和复合风管系统,今年预计销售3000万元。

    近年来,南通高新区建筑业转型过程中,共建有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国家和省级施工工法43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示范应用工程53项,申请专利24项,在全国名列前茅。

    家纺产业在高新技术的引领下,同样经历了一场从传统生产加工到新兴创意文化的深刻变革。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纤柔丝防羽面料”去年底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千人计划”专家张克勤教授与信一服饰合作开发的新型显色纤维和面料、任学宏教授与居梦莱家纺合作的抗菌家纺面料绿色整理技术等均已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是得益于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传统产业与高科技、新业态的结合,实现了转型发展的大跨越。2013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南通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通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标志。

    让企业竞争更有力

    近年来,南通大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动机制,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仅为企业创新搭建桥梁,也让企业竞争更有实力。现在,通州区的企业科技项目多了、科技亲家结了、科技招牌硬了。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企业研究院,实现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快速转化。2013年,该公司被列为南通市企业研究院。电容质是生产电容器的主要材料,占整个生产成本的7%左右,以前需从日本进口,仅关税一年就多支出1000多万元。该公司成立电容质专项研究组,与浙江一公司联合开发新型电容质,这项技术投入生产一年来,节约成本近500万元。去年,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实现销售2亿元、利润2000多万元。公司副总裁王汉明说:“我们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研发,占营业收入的3.5%,成果转化率占销售收入超过10%。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增长15%,利润同比增长25%。”

    与江海电容器一样,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通州累计建成省级工程中心41家。

    研发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2011年,南通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封锡盛院士团队组建“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不到3年时间,工作站已开发出“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机器人”、“消防救生衣”和“气胀式救生背心”等新产品,申报24项国家专利,其中22项已授权。公司总经理曹伟介绍,“消防救生衣”和“气胀式救生背心”已投入批量生产,新增年销售3500万元、利税350万元。

    目前,已有350多家企业与国内15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教授650多名,累计合作项目450多项。近3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科技经费已达1.6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40多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亿元,利税80多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目前已累计达到79家,列九县市区第一。全区90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100%。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