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晔
■姑妄之言
高考发榜,江苏省理科第一名、无锡天一中学的吴呈杰成为各路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可是,让媒体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这位理科状元表示对北京大学的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于是,本来还盘算着怎么挖独家新闻的记者们,此刻竟然无一例外地放下采访工作,转而苦口婆心地规劝吴呈杰同学:千万不要填报新闻专业!
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可现在完全是“干一行恨一行”的架势。不光自己恨,还良心大爆发,试图拦住别人。江苏省城一家党报的记者采访后在QQ群里表示:“我尽到责任劝说了。”结果引起圈内同行一片好评:“你总算做了一件好事”、“功德无量啊”、“真是业界良心”……
这样场面似乎不是第一次出现,在2013年北京市高考志愿填报现场,一女生问前来采访报道的记者学新闻如何,记者马上摇头:这职业看似自由但压力太大,工作不定时,女生入行要慎重。女生填教师专业,一旁的老师忍不住说:当老师不容易,再想想。
这个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发酵,各行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苦衷:计算机专业的说“有限的青春无限的代码”;医学专业的说“我的生命里全是标本”;会计专业的说“少写一个零,计算到天明”;有的网友干脆说“当年我填报志愿时怎么没人拦着我?!”
接触各行各业特别是都市的白领,初见面似乎都挺光鲜,一交流都是一肚子牢骚:工作压力大,收入少,精神紧张,枯燥乏味……说起来,记者、教师、医生、会计、IT都是很不错的职业,甚至是这个社会的精英群体,可是为何大家都是干一行恨一行。到底是读过几年书的人太矫情,还是这个社会确实有隐情?
网上的吐槽抱怨,其实是时代声音的侧面表达。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从事一份足以换取生活所需收入的工作时,还有更多的追求:价值实现与精神需求,公平正义与从容和谐……总之,劳动者在辛勤的工作中,不应该被挫败感所笼罩,而应该洋溢着光荣感、收获感。
一份职业能否令人心情愉悦舒畅,不仅是民众幸福感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因子。当一份职业令人感到心情郁闷,正说明其中存在矛盾与疙瘩。当大家都不舒畅,也千万别以为这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而是应该寻找问题症结,化解社会矛盾。我们的社会治理者有必要正视这种看似笑谈吐槽的声音,通过管理创新,给社会松绑、注入活力。
当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填报志愿选择人生道路时,我们微笑着告诉他们:遵从你的理想,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专业吧。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也必须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