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农业产业园让村里变了样”
——江西瑞金沙洲坝镇洁源村见闻
冯超 郭蕊 本报记者 罗朝淑

    ■本报记者走基层

    青砖灰瓦,古木参天。走进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崭新的客家小楼和一排排海浪般的蔬菜大棚。

    “两年前这里还是土坯房,一下雨路上全是泥泞,生活条件很艰苦。自从建了农业产业园,村里开始大变样,老百姓的兜里也鼓了起来。”见到记者,村民欧阳廉高兴地说。

    “以前洁源村农户耕种一亩水稻,不算劳动力成本,一年只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在产业园工作的年轻人,每月能有2700元的收入。即使是打杂工的老人,除了每年每亩700元的地租收入,还能有5000多元的工资。农业产业园的建立,不仅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而且让村民们的收入也远远超过了以前。”洁源村村长欧阳远征告诉记者。

    村民欧阳建华也是农业产业园的一名受益者。他与村里签了十年合同,承包了7亩菜地。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起先不肯透露收入的欧阳建华笑着说:“如果没有水灾,一年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沉默了一会儿,他又很感慨地补充了一句:“以前想都没想到,现在的生活会变得这么好!”

    欧阳建华的生活能变得这么好,得益于国家对赣南苏区扶持政策的出台。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洁源村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开始建设农业产业园,同时在镇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农业产业合作社。

    沙洲坝镇镇长赖毅宇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农户收入,释放农村劳动力资源,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洁源村转变传统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探索出一条“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设施建设、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技术范围、统一品牌营销,农户可以采取个人承租、股份合作、公司化运作三种方式租赁经营。“这样的经营方式更加灵活,也更加稳定。”赖毅宇说。

    为了保障果蔬质量,提高产量,洁源村专门成立了产业合作社,聘请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每月两次的指导检查,并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农户掌握种植技术,解决关键问题。

    “我们聘请的农技人员都非常‘接地气’,有种植果蔬的实践经验,能够手把手教村民。现在大部分村民已经从原来的赚苦力钱转移到靠种技术菜赚技术钱。”欧阳远征说,依靠农业产业园,洁源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5100元提高到了6100多元。

    “产业合作社在广泛推广种植技术,加强果蔬产品技术把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试验赣苦瓜、赣丰辣椒等系列品种。特别是在瑞金市科技局‘三项’经费支持下,设立了秸秆废生物堆沤发酵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力求3年内通过技术手段,清洁田间废弃物,减少虫源,降低肥料和农药使用,用科技手段促进产业园的全面发展。”赖毅宇介绍说。

    “我们都是回乡创业的,现在国家的政策是相当好,关键是落实。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农产品卖得出去才能赚钱,所以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更大更活的市场,才能打开一条很好的销路。”在洁源村承包种植辣椒的陈师傅说。

    “对村民来说,不仅要引导他们种什么,关键还要解决好怎么把农产品卖出去的难题。”作为村长,欧阳远征深感责任在肩。谈到今后的发展,欧阳远征告诉记者,村里将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厂对接等措施帮助农户解决销路问题。而在产业园的建设上,也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帮助农户解决种植、水患、土质改善、土地修整等问题。

    “在做好农业产业园的同时,洁源村还要继续探索农村转型发展,创办农业企业,建设农贸市场,为农户打开销路。未来,洁源村还将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欧阳远征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我的梦想。”

    (科技日报江西瑞金7月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