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
监管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走进四川

    □ 本报记者 范 建

    “天府之国”的四川,“川菜及成都小吃”享誉中外。有眉山、成都、南充的泡菜、川菜调味品产业集群,川西、川南和川东北名优茶种植产业带,泸州、宜宾等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中国白酒金三角”等,正成为四川农产品加工业领军发展的产业高地。四川又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产区,45个县进入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区,居全国第3位。是“南菜北运”和冬春蔬菜生产基地,其产量外销占全省的50%以上。选择西部资源大省四川作为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第一站,具有典型带动作用。6月13日,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走进四川和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安全协查活动,在成都拉开帷幕。

    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院所”、“进企业”、“进市场”等形式,每到一地,全面展示各省市食品安全监管举措、经验,正面宣传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广安全、优质、品牌产品,3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以三贴近的方式紧随其中,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来扶优治劣,建立消费者信心,为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查工作中来。

    在成都,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走进四川和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投入品安全协查中国行活动被纷纷叫好。科技日报记者在成都的街头采访了几位行人,他们说,抓住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关键点,开展科学普及、法律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还能营造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健康的氛围。使消费者建立起信心。

    数百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以及四川省各科研单位、高校的专家在活动中纷纷表示,科技人员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大。我们要从专业的角度,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及食品的加工生产、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要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管措施,多部门跨行业综合进行治理。

    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四川组委会执行秘书长辛士介绍,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活动覆盖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辐射到整个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专家和督导检查人员从政策解读、宣传教育、媒体报道、成果展示、消费维权等八个方面展开。

    建立全程无缝衔接的监管工作机制

    活动得到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的支持。为解决影响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安全问题,四川出台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实施意见》提出,预防为主和严惩重处相结合,注重源头治理和过程管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坚持分段监管和综合协调相结合,注重落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建立全程无缝衔接的监管工作机制;专项整治和常态监管相结合,注重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坚持执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四川将积极支持和配合这次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主题活动,激发、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

    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流通使用监管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教授介绍,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从搜集分析的6000多个食品安全事件中发现,除了食品加工环节外,农业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也较多,主要是农药兽药残留,原因是生产者不按照技术要求使用农药兽药,甚至个别生产者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和有害添加物,导致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此外,农业生产环境恶化,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和大气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开始显现。这些问题的发生,有些是由于农户缺乏技术和法律知识的无知行为,也有为非法牟利而故意违法的无德行为导致。

    动员全社会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活动把目光紧盯在餐桌安全,首先要解决生产源头问题。由于农业生产“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导致农业生产环节难以监管。农民由于信息不灵、缺少法律知识、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在生产源头容易出现农药、兽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给农产品供应链带来隐患和风险。而从流通领域看,以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的农产品形成了“千军万马搞流通”的局面,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难追。遍布城乡的农产品市场 “脏、乱、差”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批发市场公益性职能不足,政府监管乏力。专家说,必须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拓展功能 开展综合性农化服务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建华在活动宣讲中分析了造成农化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成本高以及分散经营的农户难以获取市场信息的原因。农化产品流通主体中,主要还是通过经销商,对农化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了解不充分。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标准化生产,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在源头上加以控制。

    目前,在维护市场公平和市场监管方面一些地方的职能发挥不够,一些禁止使用的农化产品仍然在生产中被使用,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吴一问诊把脉:由于农民缺少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在用药、用肥、使用添加剂方面过量或没有按照规定使用,一定会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让农民晓以利害,知以得失。”

    四川农业大学原校长文心田警示大家近年来出现的面源污染问题。他提出,四川将通过努力,争取到2015年农村化肥施用量和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30%—40%,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到农药量的30%—40%,到2020年将农村的化肥和农药用量控制在面源污染的安全警戒线内。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加志教授对一些生产企业说,对食品安全风险高发和矛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标本、内外兼修,依靠道德、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依靠政府、企业、协会、及社会合力共治。食品企业是“良心企业、道德产业”,安全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必须拿起“德治”和法治这两大武器。

    媒体和社会各界造势 形成舆论正能量

    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活动中,中央和地方的30多家媒体发挥合力,参与其中。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副总编辑、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国梁说,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下,媒体将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大造声势,形成舆论压力,以强势配合各级政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专家们乐观地估计,只要坚持努力不放松,全民出动,用3年左右的时间,可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使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就会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