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6日 星期四
科学养殖打造绿色品牌
——河南农科院力促畜禽粪便污染及其资源化利用
本报记者 马爱平

    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模式,然而畜禽粪便处理滞后,使畜牧业发展受到环保标准的制约,发展处于瓶颈期。日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利用“生猪—沼气—蔬菜生态循环模式示范与推广”在河南西平解决了畜禽粪便污染及其资源化利用问题。

    据了解,河南省是我国畜牧业大省,2013年生猪存、出栏排名第二,家禽排名第一。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和畜牧大县,2013年出栏生猪137万头,在该省排名第二,家禽存栏980万只,排名第三。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直介绍,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如下问题:畜禽粪便污染已成为破坏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2008年全国农业污染源调查数据表明,全国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的粪便约达30亿吨,是工业生产固体废料的3.4倍,农村43%的环境污染来自畜禽养殖;其次,畜禽粪便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滞后,虽然个别养殖场采用了生物技术杀灭畜禽粪便中的病原菌、病虫卵等对人畜有害的物质,消除带有臭味的有害气体,将粪便中的有机物由不稳定状态转变为稳定的腐殖质,转化成为可以安全贮存、使用的精制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生产,但这种合理处理畜禽粪便的方式在西平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

    面对西平县畜牧业发展状况,副县长张磊希望借助河南省农科院“52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与西平县政府开展“院县合作”的契机,开展研究和解决西平县畜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通过2年多的研究发现,在西平县推广“猪—沼—菜”是解决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染及资源化利用的科学模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邢宝松介绍,实施“猪—沼—菜”模式的关键技术在于养殖场畜禽粪便在发酵池内要完成首次熟化处理,否则易造成畜禽粪便二次污染。该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白献晓说,“猪—沼—菜”模式既解决了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染及资源化利用难题,又推动了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科学养殖,张磊介绍,该县的畜牧业呈现出畜禽饲养量大、规模化程度高的特点,目前,该县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000多万头只,能繁母猪10.4万头;其次,西平无公害生猪以质优价高的特点畅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倍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第三,随着农户养殖观念发生转变,畜禽养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防疫条件进一步完善,管理更加科学,动物疫病发病率得到有效防控;第四,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畜禽投入品进一步规范,生产过程更加科学,畜牧业正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方向发展。

    西平县畜牧局高级畜牧师耿永献透露,为彻底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及资源化利用问题,他们即将开展“猪—沼—电”、“猪—沼—果”、“猪—沼—林”模式的应用推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