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2014年度北京市基金委—北科院联合资助项目启动会
②北京市基金委五届四次会议决议通过同北科院开展联合资助试点工作
③2014年度北京市基金委—北科院联合试点各指南方向申请项目分布表
④首批北京市基金—北科院联合资助项目试点工作小组审定会
⑤2014年度申请北京市基金委—北科院联合试点项目合作类型占比图
6月18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科委积极推进相关工作,落实《意见》内容,其中,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北京市基金”)联合试点工作首批资助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正是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诠释。一年以来,这项试点工作在有效整合各方科技资源,充分体现了北京市科委发挥北京市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营造了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良好科研环境,培养了科技人才,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源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基础研究在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益探索
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北京市基金紧密围绕首都特色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力求探索基础研究如何对接后端需求、发挥有效支撑的工作新模式。
2013年底,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召开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双方联合资助试点工作。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签署的《联合资助试点合作框架协议》和《2014年度合作协议》,3年里,双方共同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联合资助北京市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根据合作协议,首次合作期的2014年—2016年,北京市科研院出资不低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出资的5倍。
北京市基金联合资助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从单位的隶属性质、研究特色、领域影响力及其配置资源的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初步遴选了一批试点合作单位,并最先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达成了共识。历时6个月,围绕社会资本投入的诸多法律、政策操作问题,数次与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及有关专家咨询沟通、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联合试点工作方案。2013年10月,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北科院签署合作协议,并成立北京市基金委—北科院联合资助试点工作管理小组,标志着联合资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市基金委同北科院联合资助试点工作的实践开展,实现了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项目指南体现社会需求、合作双方共同管理方面的首次突破,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2014年度联合资助项目的申请、评审组织过程中,项目调动科技资源成效突出,鼓励协同创新效果显著。
北京市基金委—北科院联合资助试点工作管理小组成立
试点工作的三个“首次”突破:一是首次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基础研究。北京市基金首次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基础研究工作中,与北科院下属企业共同出资,其中北科院下属企业的投入至少是北京市基金财政经费的5倍。标志着首都地区科研机构开始尝试在基础研究投入中发挥主体作用,也表明了科研机构追求原始创新、源头创新的战略投资意图。
二是首次联合编制指南体现需求引领:北京市基金和北科院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按照北京市基金项目指南编制程序与要求,共同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联合资助项目指南。2014年度在食品质量检测、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场所风险防控应急、水和土壤污染处理与修复、特殊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等首都重点关注领域设置指南方向,既体现合作双方意志,又反映了吸引社会资源开展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的基础研究工作目标。
还有首次探索与合作单位共同管理项目:北京市基金和北科院在联合试点工作管理过程中坚持科学基金制,共同组织协调联合资助项目管理工作。双方制定了跟踪管理方案,北科院通过直接参与项目申报组织、评价执行的全过程管理,能直接深入了解项目申报单位的科研优势并及时推动与其下属单位开展合作。同时北科院对未获资助的优秀项目也予以高度关注,通过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的方式,培育科研战略合作伙伴。
高质量研究队伍欢迎新资助方式
试点工作社会反响热烈,调动研究主体成效突出。2014年度联合资助试点工作一经启动即获得首都地区科研机构的积极响应,首批共接收58家单位的项目申请224项,远远超过预期申报量,充分表明科研人员更加关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企业积极参与。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基金也接到了来自各方的积极反馈,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多家企业也主动同北京市基金联系希望开展联合资助工作,目前部分企业已同北京市基金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拟就开展新的试点工作事宜进行具体商讨。
媒体广泛关注。联合试点工作是北京市基金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工作模式的探索。在尝试基础研究经费的多元化投入,发挥企业作为经费投入主体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试点工作启动情况先后在一批科技主流媒体头版显著位置报道。
这种新的资助方式,效果显著地鼓励了协同创新,调动中央优势科研资源参与合作。首批共有33家中央单位申报联合资助项目115项,占申报单位总数的57%;形成实质合作的申请项目占比达51%,较其他北京市基金项目高34%,在形成合作的项目中,市属单位间合作占比39%,中央单位牵头市属单位参与合作占比25%,市属单位牵头中央单位参与合作占比36%,有效调动中央科技资源参与北京重点科技工作。其中12项资助项目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中央科研优势单位承担的项目,其中7项有市属单位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研究,充分体现了试点工作推动市属单位主动出击,吸纳优势中央科技资源,共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申请2014年度北京市基金—北科院联合资助项目合作情况
申报项目整体质量较高。试点工作得到了申请单位和申请人的高度重视,首批申报项目整体质量较高。一方面项目申请研究团队能力较强,平均每项有2位高级职称人员参加,较北京市基金其他项目多1人,平均每项目参与人员为8人,较北京市基金其他项目多2人。另一方面,同行评议专家对项目认可度高,全部同意支持的项目为76项,占总申请的37%,较北京市基金其他项目高17%。
资助高水平团队围绕首都科技重点开展研究。首批获资助12位项目负责人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7人具有正高职称,平均年龄41岁,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主,45岁以下占75%。项目研究团队年富力强、结构合理。项目研究涉及地铁火灾中烟气评估、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控制、空气微细颗粒物中卤素检测、光响应纳米复合薄膜制备、金属纳米复合天线光热转换、工业废水高效深度氧化一体化设备设计、食品中真菌毒素提取检测等,与首都城市管理、民生保障及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联合资助试点为项目合作及成果对接搭建起桥梁。科研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是项目成果的出口问题,在2014年度联合资助项目启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高利副研究员表示在联合资助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国家重点布署的领域,与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合作,将形成快速、高通量诊断检测小麦矮腥黑粉菌的试剂盒,并希望尽快实现应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研究员希望与医药领域临床科研单位进行交叉研究,联合资助项目为其对接临床实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北京工业大学李俊梅教授虽然暂时没有实现合作,但表示联合资助项目作为载体和平台拉近了基础研究同实际需求的距离,并提出了后续同北科院合作的需求。
成功三大关键词:改革、需求和开放
首批联合资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北京市各类科研单位的积极参与下,工作进展远超预期,北京市基金办积累了三条初步经验。一方面,科技体制改革是推动试点工作的不竭动力。联合资助试点旨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完善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在首批试点工作中,北科院下属企业已成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主体。目前,北京市基金在尝试构建以骨干企业、行业组织、产业联盟等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为科技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北京市基金将在确保企业作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主体的基础上,逐步强化企业参与创新决策、项目组织管理、成果承接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这也是对《意见》中“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以及在创新目标、资源配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具体落实。
另一方面,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更具活力,试点工作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定过程中,北京市基金坚持从领域实际科技需求出发,对接引导基础研究项目,不断完善科学基金制,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尝试科研项目管理的新方式。为了突出需求导向,联合资助试点在项目评价方式上,尝试弱化以论文产出、人才培养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方式,而是将目标聚焦在解决专利形成、产品样机原型构建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得到了承担单位和出资企业的认同。首批12个资助项目预期完成论文53篇、申报形成专利11项、产生样机1台、形成5项优势技术,突出体现了基础研究服务于产业后端需求发展的目标,同时体现了《意见》中“加快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立项、实施和评价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要求。
另外,充分开放是汇聚优势科研资源的有效途径。面向首都地区充分开放,是开展试点工作的首要必须条件,也是北京市基金“公开、公平、公正”精神的突出体现。开放是汇聚优势科研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项目水平、增强项目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营造宽松科研的环境、鼓励创新、促进科学与产业交叉融合的保障。北科院在联合试点实践过程中也多次积极反馈,试点工作最突出的作用是强化稳固了一批中央合作单位,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同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在地铁安全、大气污染防护领域,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在城市安全运行管理领域,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计算中心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为北科院在新的研究领域拓展合作关系提供了重要平台。
联合资助试点未来将继续拓展。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对科技需求日益强烈,如何吸引首都高层科技人才、科研机构服务企业,成为北京市基金关注的焦点。联合资助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充分发挥北京市基金调配科技资源、衔接融入市场的积极作用。为此,试点工作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开展范围、企业投入经费使用范围、项目成果使用方面开展实践工作。
北京市基金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继续开展试点工作,拟再设立1—2支联合资助试点,确保试点工作发挥长效机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北京市基金现阶段明确以骨干企业、行业组织、产业联盟为合作主体,特别是对创新依赖程度高的行业,有稳定研发经费投入、具有自主研发机构的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北京市基金初步考虑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与营养行业,探索建立新的联合试点。
基金还将探讨企业投入经费使用范围,明晰政府财政投入经费与企业投入经费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企业对基础研究在需求方向、目标选择、创新探索等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尊重企业意愿逐步形成以企业为投入主体,由企业决定项目经费的使用、成果评价的机制。
项目成果的使用分享模式将进一步完善。依据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现行法律,明晰合作企业在联合资助项目产生成果、知识产权的分享、使用、转让中的优先权。同时也尝试探索促进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向企业进行实质性转化、转移的多种路径,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和应用企业双方权益共赢,最终促进实现项目成果的具体应用。
未来几年,北京市科委将加速推进首都地区的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北京市基金的联合资助试点改革措施,将助其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