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5日 星期三
中国黄金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从规模扩张到创新驱动
——访中国黄金协会会长、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宋鑫
本报记者 瞿 剑

    科技日报:过去10年中国黄金业发展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黄金十年”,这当中,有哪些标志性事件最值得称道?

    宋鑫:“黄金十年”的发展是全产业链的发展,在黄金勘探、开采、加工、消费、投资交易等方面,中国黄金业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2007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270.49吨,首次超过雄踞全球产金第一大国109年之久的南非,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年产量达到428.16吨,已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金国地位;2013年,中国黄金消费量也超过印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黄金消费大国。

    另一值得称道的是,在行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保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通过加强成矿规律研究,采取各种资源获取手段,在若干重要成矿带和探矿靶区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资源基地,探获了可观的储量。从2009年开始,全国已查明黄金资源储量先后突破6000吨、7000吨、8000吨大关,截至2012年底,已达8196.24吨,是10年前2003年的4412.24吨的1.86倍。目前中国已查明黄金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日报: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几次金价断崖式“跳水”同样令人记忆犹新。这是偶然的市场震荡,还是预示了某种必然的改变?

    宋鑫:去年下半年以来黄金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给全行业带来很大冲击。我们判断,这一严峻市场形势短期内不会有根本好转。这就给全行业提出一个大问题:过去那种简单靠“占资源、上项目、扩规模”,然后获得好收益的路子走不通了,必须在发展模式上和观念上有深刻的变革,从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的内涵式发展。

    科技日报:市场压力触发产业转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这样一种全行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不可能完全归因于市场,一定有行业内在的更深层次原因在起作用。

    宋鑫:从行业范围来看,国内黄金资源分散,中小型矿多、伴生矿多、贫矿多,经过多年开采,资源禀赋条件好、易开采、品位高的浅部资源越来越少,资源劣势逐步显现。一句话,“好吃的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随着矿山企业开发由浅部逐步转入深部、由露天开采转入井下开采,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面临重大挑战,如果决策不慎或失误,投产之日即成亏损之时,现实中这样的案例不少。客观条件迫使我们不得不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对项目进行反复论证和综合比较,最终选择工艺先进、投资合理的最佳方案,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即使是在建项目已经开工了,工艺技术、装备选型也还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建设不完、优化不止”,努力形成当前金价下行严峻形势下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模式。

    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新的高度,矿业企业安全环保的压力和由此而来的代价会越来越高。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黄金已被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营业税改增值税、环境保护费改税等财政政策也将实施。黄金行业作为高危行业,我们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客观要求感受非常明显。

    而另一个更宏观的背景是,在当前矿业市场低迷之际,全球矿业巨头都力求通过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图在世界矿业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德国、南非等矿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大功率、高性能的开采技术装备,提高采掘、运输、提升等生产系统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管控一体化,确保了安全高效和集约化生产。

    科技日报:面对“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现实,在技术层面,最主要的挑战和难点有哪些?

    宋鑫:地质探矿方面,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如何提高探矿命中率。难点包括研究和预测成矿规律,创新找矿理念、形式,探获可供规模化开采的大型资源基地,降低克金成本,同时摸清资源家底和潜力。

    采矿方法方面,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颗粒归仓。难点包括推进深井开采综合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的采矿方法,有效应对深井开采面临的岩爆、地温、成本等风险挑战;对现有矿山加大无轨设备的投入,有条件的矿山进行智能化采矿试验,彻底告别落后的开采方式。加强岩石力学、充填等环节的技术研究,优化采矿设计,降低损失、贫化两率指标,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矿山研究运用不同的安全高效采矿方法,优化生产系统,减少永久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综合成本。

    选矿工艺方面,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放“呆矿”,即把我们资源中占相当比重的那部分低品位资源、难动用储量开发出来。难点包括加大难选冶提金技术、低品位资源选冶技术攻关力度,提升大型装备自主生产能力。加强选矿技术研究,优化选矿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回收率。开展多金属矿床选冶技术、无氰提金工艺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抓好副产品综合回收利用,将有限资源“吃干榨净”。

    安全生产方面,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如何实现本质安全。难点包括矿区深部地压活动规律、深井岩爆、通风降温研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创新工艺流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安全装备水平,推动技术升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前黄金行业必须做好循环经济这篇大文章,还面临生态技术方面的一系列挑战。难点包括矿山企业尾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打造“无尾矿山”;探索开发地下水排放及深井地热利用等关键技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制订绿色矿山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做好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打造美丽矿山、幸福矿山。

    科技日报:我们注意到,这些技术挑战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针对中国特有的资源禀赋和消费习惯。比如,国人黄金消费中对“足金”普遍存有特殊偏好,而西方普通消费者对黄金纯度达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个9可能并不那么讲究;再如,我们资源中那么大一部分“呆矿”的有效开发,也是其他黄金生产大国不曾遇到过的。对这些“中国特色”,我们有什么具体技术措施来应对?

    宋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道理大家都懂;但反过来中国人在黄金消费上其实还是特别看重黄金的纯度,所以在中国、在东南亚一带,纯金的消费量很大,而西方K金消费量更大一些。

    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开发出“99999”高纯金精炼技术,并牵头制订全球首个《高纯金》和《高纯金化学分析方法》系列国家标准,在相关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约在上世纪初,电解技术应用于黄金提纯后即实现了99.99%的黄金纯度,而实现纯度更高的99.999%,用了超过100年的时间。按照新标准,高纯金黄金含量为99.999%,是比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千足金99.9%和万足金99.99%纯度更高的黄金。“99999”高纯金的出现既是中国黄金冶炼技术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也是对黄金产品市场的丰富和完善。

    而在难选冶技术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辽宁天利生物氧化提金技术(细菌提金技术),贵州紫木凼原矿焙烧工艺技术,山东国大复杂金精矿资源无废化技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内蒙古矿业、西藏华泰龙矿业铜钼分离技术等,也都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技术,使国内3000多吨“呆矿”资源得到了解放。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