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特约记者夏效生)近年来,空军预警学院坚持科研工作向部队战斗力聚焦,催生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军队科技进步奖40余项科研成果,90%以上都是部队急需项目,成为部队战斗力跃升的“助推器”。科研成果之所以能在部队产生巨大效益,得益于学院把部队实战化需求作为科研立项的门槛,催生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效益。
该院把科研“准星”聚焦在能打仗、打胜仗,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上。他们积极同科研合作单位和部队联系,了解部队需求,合理制定规划,紧紧围绕部队实战化需求进行立项攻关。去年申报科研课题时,精心挑选与实战化密切相关的20余项精品课题优先申报。申报的国防973项目“微波光子新体制雷达基础问题研究”得到总部首长机关的充分认可。
带着问题下部队,携着成果回学院。大批新型雷达陆续列装部队后,他们引导科研人员对新型作战力量保障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发现制约新装备形成战斗力难题。仅去年就从部队带回了10多个科研项目。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全程参与全军、空军重大军事演习活动,把新型作战力量训练保障效能的“瓶颈”问题搬到学院实验室科研项目上来。
王永良教授主持研制的“新型机载雷达低自由度自适应杂波抑制方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在雷达杂波抑制和抗干扰两大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为我国杀手锏装备等的论证、研制与效能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熊家军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军用大型运输机重装空投领航控制与安全着陆关键技术”,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填补了国内重装空投装备的空白。目前已投入部队全面应用,在作战训练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主持研制的“预警机探测效能提升工程”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直接支撑空天预警作战,提升了我军某核心技术装备的信息化作战效能。
徐毓教授十年磨一剑,研制的边海防监控管理中心系统在全国12个省市推广运用,对确保我国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制的“某专项指挥控制中心系统”,连续在奥运会、国庆阅兵、亚洲博鳌论坛空中安保中使用,是国家重大活动低空安保系统研制和保障任务定点单位。
高玉良教授主持研制的10多项科研成果,紧贴装备发展前沿和部队实战需求,100%在部队转化为战斗力。彭晓明教授带领课题组,帮助空军航空兵部队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技术改造,不分寒暑,一干数载,终于给“战鹰之神”插上了信息化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