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儿童用药——政府职能不缺席

    ■一周视点

    儿童用药缺乏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企业生产儿童用药的积极性不高,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缺乏,或者说明书描述含糊。由于没有专门给儿童服用的药物,医学界通行的办法,就是将成人药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相应地减少用量,给儿童服用。处方中经常出现“半片、1/4片”的用量描述,常常“靠手掰、用刀切”来掌握儿童用药的适宜用量。但由于用量难以掌握,以及部分成人药物并不适用于儿童身体情况,因此让儿童用药变得隐患重重。

    首先,没剂型。因为缺少颗粒剂、口服液等相关的儿童药剂型,很多孩子吃药的时候需要家长把片剂或胶囊“掰”开。如此服用不但影响药物吸收,而且也难以准确控制孩子服药的剂量。

    其次,缺说明。一些药品中只说明了两岁以上儿童服药的注意情况,而对于两岁以下儿童往往没有任何说明,或者只是一句简单的“酌情用药”或者“请遵医嘱”来一笔带过,对于不良反应也没有具体说明。

    最要命的是,由于没有适合孩子的药品,孩子只能吃大人药。但是孩子的生理构成远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贸然食用成人药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现有儿童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6%,儿童药市场需求巨大,儿童用药缺乏问题相对更为突出,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份来自国内某权威儿科研究所的数据表明,我国儿童专用药物剂型同现有药物剂型的比例高达1∶59,90%的药品没有“儿童版”,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在我国2009年发布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童药物数量偏少,尤其是在102种中成药中,只有1个儿童专用品种。另外,《2013年中国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分别为成人的2倍和4倍。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儿童用药缺乏的沉重现实,日前,国家卫计委、发改委、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从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评、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等环节,提出了保障儿童用药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这是为全国少年儿童献上的一份节日礼物,是我国保障儿童用药工作走出的重要一步。

    我国药企对儿童药物生产研发的“不感冒”,主要缘于儿童生理较之成人具有相当的特殊性,要求药企对儿童药的给药方式进行二次开发,同时儿童药的临床试验也面临着更多的伦理障碍。由于儿童临床参与人群缺乏,国内对民众进行人体临床实验的教育缺乏,国内临床基地对进行儿童临床试验的实验条件、应急措施等条件不足等方面,儿童临床研究面临研究和伦理的两难境地,从而也影响了临床试验的进度和效果……种种原因使得儿童药品研发难度大、成本高、利润低,少有药企愿意大规模投入儿童药品研发,有的药企原本涉及儿童药,后来也逐步退出了这个市场。

    笔者以为,儿童是需要悉心呵护和全力关照的弱势群体,一个国家的儿童就医用药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儿童权益保障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儿童就医用药面临的资源短缺矛盾,是关系亿万家庭福祉的一大痛点,是深化医改无法绕开的一大难点。政府职能不缺席,医改措施不缺位,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方能尽快破解儿童医药资源短缺困局,为儿童的茁壮成长打造坚实的健康通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