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午,位于中俄边境的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伊木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官兵闻讯而动,剑指火魔,不到70小时决胜北疆,创造了短时间内扑灭原始林火灾的新纪录。一些林业专家评价说,这场胜利是在天气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取得的,堪称速战速决的典范,可作为扑救原始森林火灾经典战例。那么,“经典”缘何而来?
决战火魔千里外
火光就是命令。远在火场千里之外的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作战指挥室电波频传、人头攒动。总队命令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总队长肖燕波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利用一切手段收集火情,研究制定灭火方案。“火场位于中俄边境,道路不通、信息不畅,必须就近用兵、快速投放进行先期控制,防止小火酿成大灾!”作战决心一经确定,代表着森林部队精锐力量的灭火尖兵倏然亮剑。
总队参谋长刘根善立即赶到火场一线,开设灭火作战前指,就近调集兵力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火场。担负原始林守护“前哨任务”的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50名官兵全装全要素出动,按照前指要求做好“打大仗、打恶仗”准备。远在400公里外的根河大队索滑降特种分队官兵,奉命担负机降首攻任务,直升机载着15名“尖兵”天降火场,火灾发生后不到7个小时后,在寸步难行的原始密林中打通了一条直通火头的“生命通道”,为后续增援部队快速机动赢得先机。
科学灭火显神威
5月1日上午10时,火场西线,火光映天。火头在4、5级西北风的助力下疯狂蔓延,瞬间将100多米长的马尾松树林烧成了“火墙”,大量飞火从树冠上轰然抛出,像炮弹般砸向不远处的林地,多个火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向四周扩散。火魔在珍贵的林地内肆虐纵横。正在这时,一道道水龙从天而降,瞬间将火势压制下来,细水雾灭火机喷出覆盖10多平方米的水雾,持续为火场降温,扑火官兵在“人工雨”中迅速接近火头,数枚灭火弹在火线内炸响,化学药剂将火线彻底覆盖,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铁桶般的火线被打开缺口,两线作战官兵递进扑打,伴着轰鸣的灭火机声,火场内只剩青烟和灰烬。
现代化的灭火装备在此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组连供的水泵灭火、细水雾集群压制火头、直升机吊桶作业……先进的灭火武器为高效灭火提供了充足火力。负责西线作战指挥的大兴安岭支队政委兴文说:“以往扑救原始森林火灾要看天时地利,火大了人根本靠不上去,只能‘望火兴叹’,借助现代化灭火装备不再看‘老天脸色’,真正实现了‘人到火灭’。”
必胜信念铸奇功
最早到达火场的大兴安岭支队副支队长刘庆江当战士时就守卫着这片原始森林腹地。多年坚守在灭火一线的他,曾因蜱虫叮咬患有严重的森林脑炎后遗症,一到天气变化就偏头痛。从4月30日下午进入火场到5月3日灭火战斗告一段落,他仅仅休息了不到3个小时,布满血丝的眼睛和黢黑的脸庞透着疲倦。偏头痛发作时身边的作训参谋要求他休息,但他一口回绝,他说:“我对这里的感情你可能理解不了,但你必须得理解作为一名森林卫士的职责。”说完又毅然奔赴下一个火场。
作为后备队被安排在机降点待命的一大队中队长张辉满脸遗憾。原来他远在江苏的妻子带着孩子利用五一假期来队探望,可火车还没到站他就被安排上了火场。“这次估计又白来了……”张辉开玩笑地说。“没看到妻儿挺遗憾,但是没上了火场更遗憾。”由于机降梯次编成的问题,他三次向前指请战都被拒绝,直到火线被合围也没能上火场。
“正因为有了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上一线打头阵的决心,才铸就了此次短时间内扑灭原始林火的奇功,功劳属于我们的森林官兵!”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总队长肖燕波战后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