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大漠“牧星”20年
记扎根西北边陲的战略保障尖兵张宁

    □ 吴 旭  李 强  张能华

    总参某卫星地面站主任张宁,1994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入伍到西北边陲重镇喀什,在扎根边疆20年中,先后参与完成“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等28次重大航天器测控任务,成功率100%,转行“北斗”导航测控网西北“第一站”,带领部队精准收发卫星数据27200G,为亿万中国人导航。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广大官兵赞誉为大漠“牧星人”。

    传好太空“第一棒”

    1996年10月20日,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平凡的一天。但对张宁来说,却是无法忘却的历史:资源一号卫星就在这天发射升空,他是喀什测控站现场指挥员。

    时年,张宁23岁。时年,张宁创造了喀什测控站有史以来最年轻担当现场指挥员的历史。

    历史,是时代发展的印迹。1996年,当张宁来到喀什测控站之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启动,而学计算机软件的张宁,却连“航天测控”等最简单的名词都不懂。

    为了与祖国的朝阳事业同行,张宁5个月一笔一画地“画”下了近万米的航天测控流程图,新婚蜜月一半时间在设备生产厂家度过,以全心融入,第一个拿到上岗证。

    随后几年,张宁凭借严谨认真的精神和沉着冷静的现场指挥,先后完成了海洋一号、探测一号、实践五号等23次卫星测控任务,次次100%成功。

    串起历史的坐标是时代伟业,书写历史的是人民。当时光定格在2003年10月15日,在举世瞩目中,我国迎来了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发射。

    神舟遨太空,全靠地面牵。谁能将飞船测控“第一棒”交下去?

    “交给张宁。”领导掰着手指一算,从“神舟”一号到四号飞船,张宁连续4年负责喀什站现场测控指挥零差错。

    给任务就是给信任,给任务就是给荣誉。受领任务后,张宁带领官兵紧紧围绕跟踪捕获、指令发送、数据传输等关键环节,深入分析研究对策,“挖”出跟踪仰角高、预判条件少、过境速度快等10个隐患,有针对性地组织了20余次应急演练,努力把风险降到零。

    10月15日,任务圆满完成。胡主席和杨利伟的空天通话实时在机房响起!欢庆的掌声实时在机房响起。

    醉心苍穹“一天网”

    聊起与“北斗”结缘,张宁说,能成为支撑中国“北斗导航卫星”走向世界的“北斗人”,他是“航天圈”里的幸运儿。

    言为心声。2008年,总参决定组织喀什某卫星地面站,决定从全军选调一批骨干,张宁成为首批人员。

    “北斗系统是世界的朝阳事业,参与其中就是与强国兴军同行!”张宁看重的是与朝阳同行。

    眼光到达,脚步才能到达。组建伊始,除了大漠边缘几十亩黄沙地和一群热血青年,其他几乎是零。张宁就和大家一起穿上迷彩服钻地沟、搞土建,学装备、装系统,斗风沙、抢进程,每天一干就是十六七个小时。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80天过去了,张宁和战友们交出成绩单:60天接收到导航信号,75天完成7大分系统上千台(套)设备安装调试,创造同类型同系统安装记录!

    随后,他又和战友一起,一鼓作气拿出13种共600余页的业务工作规范,编写完善7大分系统272组应急预案,使系统一运行就正规。4年来,收发卫星导航数据27200G,数据接收、传输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9.98%以上,和其他几个地面站一起支撑着“北斗”为亚太人民导航。

    建功西北“第一哨”

    “北斗系统是世界的朝阳事业,与之同行,是军队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骨干的快速成长,没有让张宁停下育才的脚步,而是和党委“一班人”一起,努力把岗位平台打造为成才舞台。

    导航专业新、无大纲、缺教材,张宁就带领官兵编写7大类21项培训教材,选送50余人次到院所学习培训,使得数十名“80后”、“90后”技术干部成为新一代“北斗人”,在亚丁湾护航和新疆军区边防指控平台建设等重大军事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技术干部,需要在科技前沿中滚打才能成长,张宁就和“一班人”商定,在站里成立科技室,组织开展6项课题研究,在破解雨雪恶劣天气卫星信号失锁等10个问题中,使年轻干部知识保鲜,始终行走在科技前沿。

    守望大漠“一片天”

    有人说,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2006年,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正值“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张宁强忍不安,一边一遍遍为母亲祈祷,一边坚守在岗位上,任务一结束,就买上机票飞身往家赶。

    “娘,我回……”推开家门,张宁没有看到自己的白发亲娘,而是看到墙上挂着母亲的遗像。

    张宁一下子瘫坐在地,心里一阵阵绞痛,忍不住放声大哭。

    对母亲最好的报答是把工作干好!几天后,张宁在母亲的坟头上磕完3个头,又回到了喀什。

    也就从那日起,张宁把对母亲的愧疚全部投入到对祖国母亲的回报中,在任某站站长期间,连续4年军事侦察信息质量同系统排名第一,圆满完成“砺剑-2005”“砺剑-2007”等10余次重大军事活动战略信息保障任务,所带单位连续4年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时至今日,虽然上级机关和友邻单位先后5次拟调张宁到机关或内地任职,但张宁始终以“边疆需要把家安在边防的军人来守卫”为由婉拒。

    当别人一次次追问他,为何在“只有降土量、没有降水量”的边疆大漠能一待就是20年时,张宁总是浅浅一笑:家,是心的归宿。边疆,是戍边军人的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