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果满枝 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 |
本报记者 刘燕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自此被国际正式承认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中国互联网从这里起步
这一历史性跨越,源自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项目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简称NCFC)。
若想追寻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中国接入互联网奋斗的足迹,需要交代的背景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计算机网APAR于1968年就开始组建,它面向软件、硬件和数据库资源共享,采用分层的网络协议、包交换技术和分布式控制架构建设,这些技术思路至今仍影响着网络体系结构。1989年,欧洲核物理中心(CERN)的蒂姆·伯纳斯-李为方便研究人员分享及更新讯息,制作完成了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这就是WWW技术的原型,1993年4月30日CERN宣布万维网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后,WWW引爆了互联网的普及。
那时,我国电信市场尚未形成,计算机网络也仅有零星建设且没有互联,科研工作更谈不上实质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共享,建设高性能的科学计算环境和高速计算机网络,与国际Internet互联的需求十分迫切。当时的国家计委将NCFC列入“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经招标确定中国科学院负责承担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
在世界银行、国家计委的支持下,该建设项目完成了NCFC主干网建设和中国科学院院网、北京大学校园网、清华大学校园网三个单位园区网络建设,覆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地区附件的40多个研究所;部署和运行了64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资源。
更重要的是,NCFC项目衍生了计划外的重大成果——在国家计委的补助资金支持下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到美国加州64Kbps卫星专线的开通,首次实现了我国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全面开启了我国的互联网时代。
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陈炜描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NCFC工程解决了若干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为后来的互联网络环境建设奠定了基础,尤其关键的是确定了以TCP/IP协议为主,兼顾现有的其他协议的技术路线。这一设计思路,为NCFC网络顺利接入Internet做好了水到渠成的技术准备。
当时,Internet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NCFC管委会和邮电部多次沟通后虽然得到了国家电信部门对国际专线资源支持,但当NCFC启动与国际联网时,美国方面出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原因,不接纳我国接入Internet,经历了多人次的谈判后,美国同意遵守NSFNET(美国科研与教育骨干网)和NCFC“准用政策”的条件下,实现NCFC与美国NSF主干网连接。
1994年3月国际卫星专线开通,4月中美两侧路由器开通,同时,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建立了代表Internet中国顶级域名的.cn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一系列网络服务器。随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进一步完成了在InterNIC的注册,建立了与国际IneterNIC和APNIC规范的业务联系,并于1994年10月建成了NIC(网络信息中心)和NOC(网络运行中心),对国内外用户服务。
自此,中国互联网系统地、整体地展现于世界面前。
迎接移动互联网的新革命
作为一个示范性网络,NCFC的建设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发展Internet的热潮,国内先后建设成了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这就是早期的中国四大互联网络。
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商业项目瀛海威因商业模式的水土不服黯然离场,但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中具有符号性的意义,而门户则是中国互联网商业路径上第一个获得成功的模式,并赴美上市。20年过去,当年的“高科技网络”有些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有些则已经成为历史。
中国科技馆一楼展厅,一台486电脑摆放在玻璃展柜中,米黄色的外壳,12英寸的屏幕,这是中国第一台WWW服务器。1994年建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系统安装在一台486PC机上,24小时运行。
1996年,北京首体西门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张,这是中国第一家网吧,到2000年前后,网吧遍地开花,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网吧渐渐受到冷落,离成为历史也已不远。
1994年5月,作为互联网的第一代应用,曙光BBS在中科院计算所和业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为国内第一个开放的网络论坛平台,此后,一批包括水木清华BBS等在内的网络论坛成为当时国内互联网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2008年,中国网民突破2.5亿人,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首次超越计算机网民,我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我国手机网突破5亿大关……
如今,中国已拥有超过6亿网民、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2013年),中国互联网已形成了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互联网产业体系,信息消费正在成为提振经济的新引擎,4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等新概念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商业和经济模式的创新,给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纽约客》那张著名的“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漫画,它准确地描述了曾经的互联网流淌的是“纯信息”,如今的互联网早已不是当年景象,正像工信部副部长尚冰所说:“互联网从最初的技术工具、传播媒体日益成长,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信息传播模式,舆论选择模式,社会交往模式,生产生活模式,企业竞争模式,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政府社会管理模式。”
“未来我们希望互联网能做到什么?”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纪念会暨2014年中国4G发展与应用大会”上的演讲中说:“如果说现在的搜索引擎给你推荐的是参考书,未来我们希望它直接给出答案。互联网走过了以计算机为中心,以图形为界面技术的时代,步入以云技术为中心,以用户价值为中心,以数据挖掘为主流的大数据时代。”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把4G以后的时代想象成一个“盗梦空间”:人机交互、人机融合和人在机器中,将通向一种“数字化永生”的状态。
对于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尚冰说,我国已成为互联网大国,但还不是互联网强国。在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能力,完善行业生态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法制化体系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净化网络环境,增强行业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和挑战。
我国4G牌照的发放,发生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和收入超过桌面互联网的转折点,业界认同“互联网新的20年由4G开启”,邬贺铨强调:“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一次新的革命,它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是未来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柱。如果说八十年代以前是以计算机作为创新平台,2005年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创新平台,现在是移动宽带,大智移云作为创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