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播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悍德)近年来,青海高度重视现代农牧业发展,采取措施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2013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07.5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96.4元,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粮食产量达到102.37万吨,连续八年获得丰收。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青海大力发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油菜、马铃薯、蔬菜、果品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牛羊肉、生猪、奶牛、绒毛为主的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规模发展,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菜篮子”工程加快建设新菜地,新建冬暖式日光温室2.5万栋,每栋温室建设标准从4000元提高到8000元,并全部实现GPS定位。同时,加快旧棚改造和水、电、路配套,设施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优势进一步显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加大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2013年,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达到76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出口创汇12635.7万美元,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化率提高到40%,辐射带动农牧户50.9万多户。促进生态畜牧业建设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切入点,全省883个纯牧业村已全部组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并有78个半农半牧村组建了合作社,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紧密结合,组织实施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深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已落实草原承包4.74亿亩,划定草原禁牧区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核减牲畜570万羊单位,基本实现草畜平衡。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推进了农产品品牌走向国内外,全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7个,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县15个,通过认证有效使用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品达到27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