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青岛4月8日电 (记者王怡)8日下午2时15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在青岛中苑码头起航,执行中科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WPOS专项)科学考察任务,这也是“科学”号考察船首次综合性工作运行。
第一航次首席科学家李超伦介绍,本航次科考任务将开展WPOS专项中的“深海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项目海底热液系统相关研究,对冲绳海槽热液区的热液喷口周围海域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现场原位观测和取样分析。“在冲绳海槽地区有生物在无光、无氧、高温环境下,依赖火山喷发出的硫化物生存。本次科考我们从了解热液生态系统开始,是迈入深海系统性研究的第一步。”
据首席技术负责人张鑫介绍,“科学”号此次携带了水下缆控潜器(ROV)、深海拖曳探测系统、重力活塞取样器、电视抓斗和岩石钻机、万米温盐深仪(CTD)等先进的大型深海探测和取样设备。其中,“发现”号ROV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高清摄像系统和机械手,具备深海热液区温度、压力、盐度、浊度、溶解氧、pH值、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种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的原位探测能力,可以对近海底海水、热液流体、浅表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进行可视化现场取样。
作为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作为法人单位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运行。
“科学”号在技术和建造方面整合了当前海洋科学考察多学科、多领域的先进装备和信息技术集成,可进行高精度长周期的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被称为“海上移动实验室”。
下图 4月8日,“科学”号首航仪式在青岛中苑码头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