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中以科技合作优势互补效应突出
——访我驻以色列大使高燕平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冯志文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高燕平在接受采访。本报记者 冯志文摄

    今日视点

    在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访华之际,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高燕平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中以科技合作领域的优势互补效应突出,佩雷斯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将进一步推动中以科技合作。

    高燕平说,佩雷斯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为推动中以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高度重视发展中以关系,认为中国是世界的机遇和希望所在。佩雷斯此次中国之行,是继2013年5月内塔尼亚胡总理访华之后,中以双边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和喜事,充分体现了中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对发展中以友好合作关系的高度重视和中以高层往来的频繁。

    高燕平说,自1992年1月中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之一。合作领域日益广泛,涵盖政治、经贸、科技、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民间交往等领域,互利合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尤其是自去年3月两国成立新一届政府以来,在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关心和推动下,两国建立了政府间合作机制,并正在规划和落实两国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培育出两国关系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中以已签订了贸易、避免双重征税、投资保护、航空、旅游、财政等20多个政府间合作协议。中以2013年的双边贸易额逾108亿美元。中国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

    谈到科技合作,高燕平特别强调,中以科技合作领域的优势互补效应日益突出。以方先进的创新理念和科技与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市场和强大的制造能力相得益彰。自1993年中以科技合作协定签署以来,两国科技合作快速发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以已在产业技术、基础研究和农业等领域建立了合作机制,为两国科学家和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合作提供了政府间平台。2013年的中以技术创新联委会第二次会议,进一步确定了2014年两国支持的9个产业技术联合开发项目,并就下阶段两国合作方向、重点领域、合作方式等达成了广泛共识。展望未来,中以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农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水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互利共赢合作大有可为。

    高燕平引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话说,“以色列在科技、创业和创新等领域力量强大,以中开展合作能将各自的相对优势转化为双方的绝对收益”,鼓励以色列朋友们抓住中国梦的历史机遇,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进一步推进两国互利共赢合作和共同发展。

    高燕平还概述了中以教育、文化等人文领域的交流情况。她说,中方从1993年开始向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派遣留学人员,各类留学进修人员已有2000多人次。以多所中、小学已开设了汉语课程。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希伯来大学等高校与中国国家汉办联合建立孔子学院,以色列高校学习汉语的注册人数仅次于英语。中国在以色列留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以色列7所大学和18所学院里都有中国留学生和进修人员,2013年比2012年增长了40%。

    高燕平说,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总体和平稳定,但部分地区仍局势动荡,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和以色列在维护和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发展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战略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

    高燕平表示,相信佩雷斯总统访华必将进一步推动中以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推动中以关系迈上新台阶。

    (科技日报特拉维夫4月7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