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讯 (记者顾瑞珍 罗沙)我国加强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公众有望提前两三天知晓未来空气质量。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3日在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指出,要抓好空气质量预报和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环境遥感等高新技术,创新空气质量状况发布的渠道和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据了解,早在1998年,环保部就会同中国气象局在47个城市进行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其他省(区、市)和省会城市都将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吴晓青说,环境监测总站要为各地开展预报业务提供技术指导,主动把预报初级成果提供给大家,各地要加大投入,加快预报平台的建设,提高预报的准确度,在各类媒体上发布预报信息,更好地为环境管理与公众服务。
去年10月中旬,环保部组织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3个大气监测预报预警中心,联合国家气象局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方案与实施细则。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4518万元,建设全国及京津冀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目前已经开始业务化运行,预报准确率达60%至70%。各地也积极开展预报预警工作,北京、上海从2012年开始探索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天津、河北、广东等地也建立了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天气预警制度,为有效应对空气重污染赢得了主动。
吴晓青强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率先建成区域、省、市级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做好空气重污染过程的趋势分析,完善会商研判机制,提高监测预警工作水平。要主动服务,及时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连续重度以上空气污染过程的监测预警信息,为启动有关应急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空气重污染影响提供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