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婷
当您84年的人生定格在2014年3月14日时,多少人为中国城市规划领域逝去一位大师而扼腕。
和您同为苏州籍的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先生,得知您离世的消息后,沉痛写道:“姑苏失英才太湖含泪,学界念泰斗长城低首”。
从建国初期西安的总体规划,到唐山、天津震后的重新规划,再到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从国内“城市化”概念的最初讨论,到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的起草、《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城乡建设》的编著,不曾缺席的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您所绘制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中,工业区被放在古城之外,西安古城和古城墙得以保留。在当时拆墙成风、北京的城墙尚且无法保留的情况下,实属不易。时至今日,西安市民仍称道此举“功德无量”。
深圳特区设计之初,规划人口原本为70万人。在您的坚持下,最终按120万人规划、160万人延展画出规划图,根据地形特点设计了灵活的带状组团式布局的城市结构,还预留了地铁、机场、火车站的位置。实践证明,您当年的高瞻远瞩,给城市日后发展预留了空间,大大节约了成本。
为现代城市规划积极谋篇布局的同时,您对历史名城保护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您的指导下,苏州干将路改造时尽可能地保留了古城风貌。干将路改造竣工后,您即兴写下:“古城无价宝,古画难添描。不得已改造,力求保风貌。”就在数月前,针对大同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听了大同市政府的汇报后,您亲笔写下了自己的意见,这可能是您最后一次对名城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求真情况,讲真道理,做真规划”。您是这样写的,更是如此身体力行的。在各种城市规划专家论证会上,您对城市建设追求新奇古怪、贪大求洋的反对、批评之声言犹在耳。您不止一次的说:“我反对过的东西有时也改变不了,但我还是要反对,要坚持。”话语中流露出那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担当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