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4日 星期五
农家的打算
本报记者 杜英 通讯员 冯永乐

    四月陇东,春光明媚。庄稼人一年的劳作又要开始了。说起今年增收的打算,平凉市灵台县的农民兄弟胸有成竹。

    菜篮子和钱袋子

    清明时节,本是城里人踏青旅游的好季节。但是在陇东川塬区,更多的农户则是忙着农活准备。4月2日,记者来到中台镇蔬菜示范基地。

    “这个年就在菜棚里过的,看着绿油油的菜苗,感觉比睡在炕头还高兴。”标准化的蔬菜温室里,菜农王玉林正在给辣椒菜苗浇水。一旁的妻子插言说:“我们还有一个西红柿苗子温室,每个棚收入1万应该不成问题。”

    走进隔壁的大棚内,录音机里播放的音乐在大棚内悠悠飘荡。“去年改种圣女果,一茬下来就卖了1.2万元,今年还有四五天就能栽上。”正在修补棚膜的孙红革一脸笑意。

    果产业和养殖业

    在独店镇姚李村,农技人员正在果园里现场示范拉枝、浇水、施肥,花馍、咸菜、茶水摆在田埂上。远处传来社火队的演练声。

    “村里的变化可大了,日子越来越好,听着社火的锣鼓声感觉格外的喜庆。”村民张九龄告诉记者。

    姚李村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受益村,在联村单位的帮扶下,确定了林果业和养殖业为主的生产格局。果园面积1000多亩,引进的优良畜禽品种养殖也有了规模。

    “无论种植水果还是温棚养猪,掌握技术是关键,科技特派员就驻在村里培训。”张九龄告诉记者,他现在有4亩果园,一个温棚猪舍,去年收入4万元左右。今年准备再建一个新猪舍,争取收入翻番。

    机械化和产业化

    西屯乡店子村的公路上,几台崭新的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正在试车。“今年又租了50亩地,考虑成立一个机械化合作社,共同购置几台新机具,提高生产能力。”柳安祥是村里的能人,刚从外地联系了合同企业。他告诉记者,面临订单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迫在眉睫。“需要政府提高服务水平,需要科技特派员驻在村里,需要贷款更加便利。”

    据灵台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企业+基地+农民”生产模式在农村释放出巨大能量。今年,继续探索流转租赁经验,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提升产业化规模,把产业链条做长做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