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前沿
2013年出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波及多个省份,感染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率团队在H7N9诊治中获得重大发现,相关部门的安评和检定结果显示,李兰娟团队研究发现的疫苗株各项指标均符合“流感疫苗种子”的要求。3月25日,李兰娟院士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5月有望上市。
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李兰娟团队研究结果就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在《Lancet》和《NEJM》上发表。国内外同行表示,该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是:确定疾病来源,首次证明H7N9病毒源于禽类,再向人类传播,首次发现重症患者存在类似SARS的“细胞因子风暴”;全球首次揭示H7N9流感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中国建立规范的H7N9流感诊疗体系提供重要支持;对于H7N9流感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据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了教育部2103年度十大科技成果以及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据了解,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以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研究主体,联合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李兰娟院士及其研究团队用自主分离获得的H7N9病毒株为模板,分别克隆了H7及N9特异的抗原片段,并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成功构建了重组H7N9流感病毒疫苗种子株。最近,该疫苗种子株已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流感疫苗减毒种子株安全性雪貂评价实验,并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按照流感疫苗种子株标准和要求的全项检定。安评和检定结果显示,该疫苗株各项指标均符合“流感疫苗种子”的要求。
李兰娟院士介绍,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以十余位院士为核心,针对感染性疾病急需解决的病原、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已在H7N9人感染禽流感防控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重症肝病诊治领域取得的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也是李兰娟研究团队的重要成果,该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李兰娟院士表示,成果的取得也离不开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为破解重症肝病高病死率这一国际医学难题,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支持下,依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紧密结合,李兰娟及其团队开展了艰苦的科技攻关,取得了重症肝病诊治领域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
业内专家评价,李兰娟团队的这一成果创造了多个“首次”“率先”:创建独特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显著降低肝衰竭患者病死率;首创李氏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的新方法,重症肝病肝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率先全面揭示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首次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立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判断标准;首次发现毛螺菌科等细菌变化与重症肝病发病密切相关;发现一批代谢标志物对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获得新突破。
“可以说,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引领我国感染性疾病相关学科发展,并在国家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方位防治感染、保障健康做出了贡献。”李兰娟院士说,“协同创新的重要价值与地位在多项感染病防治控制中得以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