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真情浇开友谊花
□ 刘亮亮

    在空军一航院校园里,有这样一块特殊的区域:面积虽不大,但影响却很大;人数虽不多,但一人代表一个国家。小广场上飘扬的十几面各国国旗告诉往来路人,这里是该院外军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外训系。

    不久前,一个越洋电话打到了该院外训系主任徐峰的办公室,电话那头是曾在该院培训过的尼日利亚学员兰瑞,“我已被任命为空军参谋长联络官,在一航院学习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帮助很大,非常感谢你们的培养。”兰瑞来一航院学习时,刚刚从事航空机务维修工作,如果说他今天取得的成绩是一次大的跨越,那么在一航院的学习无疑是他起跳的基石。

    “外训学员来到这里,必须教会他们真本领,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这是外训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的责任使然。”院长张建华的这番话是该院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准则。如何“教会他们真本领”?这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课题。该院对课程安排以及实践操作做了很多紧跟时代的探索,让外军学员真正学有所获。

    外军学员来华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但他们也是传播中外友谊的使者。该院政委刘国华说:“外训就像国家外事工作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尽管很小,但却是相互交流、增进了解的一个重要窗口。”为此,该院把培养外军学员知华、友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友好使者”。

    今年11月,该院组织外军学员参观“长三角”,在南京阅江楼参观时,这些来自亚非国家的学员在《郑和下西洋全图》瓷画前驻足良久,看着一条条当年的航线,他们对中国与本国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来自坦桑尼亚的学员姆瓦卡林加说:“600多年前,中国就和我们建立起了联系,尽管那时的中国军力强大但和我们一直和平相处,从我记事起中国就一直在帮我们国家建设发展,中国人民友好善良,愿我们的友谊世世代代不变!”

    外军学员来自多个国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为了让他们生活、学习更舒心,该院努力想的更周到,力争做的更完美。每年斋月,穆斯林学员从拂晓前至日落不吃不喝,夜里要有两次进餐,因此炊事人员除了准备白天正常三餐外,还要在晚上和凌晨给穆斯林学员准备两餐,尽管保障人员“连轴转”非常累,但饭菜质量从没下降。到了开斋节,为让外军学员在中国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该院组织他们集体前往市区最大的清真寺参加开斋仪式。去年开斋节,来自孟加拉国的学员默罕穆德为表达对工作人员的感谢之情亲自下厨。他把民族美食端到工作人员面前时激动地说:“在一航院能这么隆重的庆祝我们的传统节日,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我感到非常高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