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7日 星期五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年伊始,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来西北工业大学调研3D打印技术。

    1月7日,万钢一行参观考察了西工大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真听取了长江学者、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卫东关于“西工大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规划”的汇报,并就“3D打印”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万钢充分肯定了西工大3D打印技术取得的成果。认为西工大的3D打印技术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希望西工大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深化对3D打印的深层次基础科学问题的探索研究,带动创新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人才;进一步推进大学和工业界合作,加强大学面向工业化应用的工程化技术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将西工大3D打印技术成果快速转移扩散出去;充分发挥西工大在本学科的引领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推动覆盖完整产业链的高性能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

    作为该技术研发最出色单位之一的西北工大“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建成验收,是在依托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原铸造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发展成为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支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为黄卫东教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以应用研究为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代表领域的国防重大材料技术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先进材料精确成形为主要技术方向,以科学基础、技术创新和工程化应用的综合集成为主要学术特色,致力于建设在凝固与相关科学与技术领域代表中国学术水平,并在国际凝固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围绕这一目标,实验室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设立了现代凝固理论、材料精确成形和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三个研究方向。三个研究方向以凝固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和核心,凝固理论提供对凝固过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是发展先进凝固技术和先进材料的基础;而发展先进凝固技术和先进材料的需求则是发展凝固理论最重要的动力,对凝固理论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构件的成形过程和材料的设计制备也往往是不可分离、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

    实验室重视材料技术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和集成性,并提供从基础理论、新技术原理、材料设计、制备成形、成套装备、到使用效能的完整解决方案。多年来实验室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人才,是目前国内外从事凝固领域研究的实验室中,研究队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实验室通过首次国家评估,被评为“国内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通过了第二次国家评估,在金属材料领域七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排名第一。

    经过实验室成员的不懈努力,近五年来实验室借助于综合性和集成性的学术特色,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航空航天领域的许多重大材料技术需求,而且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化应用集成综合的科研模式。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5项,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包括1项一等奖和6项二等奖,共培养博士205名,硕士534名。通过承担了包括国防973、军工863、国防基础、国防预先研究、国防类基金项目以及来自国防企业单位的国防科研任务等项目,解决了航空航天以及航海领域里一大批高新工程任务的关键材料技术难题,包括先进飞机、超高速飞行器、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卫星姿控发动机、水下航行器等的关键结构件的材料成形制造,以及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显著提升了国防领域的材料制造技术水平,加强了国防基础能力,体现在针对一系列国防材料制造技术瓶颈,发展了先进材料高性能精确成形的科学基础、工艺技术和工程化装备技术,并在国防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新型隐身/伪装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难变形材料复杂构件精确塑性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高性能C/C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激光立体成形(一种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研究,以及非平衡凝固动力学、形核/生长类固态相变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2013年的国家评估中,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

    实验室本着“向世界开放,创国际一流”的宗旨,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知名学者保持长期广泛的合作交流。每年向国内外发布开放课题指南,接受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实验室还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等多个学术机构的理事长或常务理事单位。

    (江海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