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
无论是交水电煤气费,还是转账还信用卡账单,抑或是颇为丰厚的资金账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异军突起,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收益,还有对传统银行业务实实在在的冲击。在随之而起的种种争论乃至抨击声中,一个日益被公众广泛接纳的观点是:面对余额宝们,传统银行业的自省远比指责更重要。
其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去年至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种“宝字号”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快速崛起,大量社会存款因此“搬了家”。据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月份货币基金规模达9532.42亿元,环比增幅高达27%,与之相对的,1月份人民币存款却减少了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
面对这样的局面,比“是非”更重要的问题是:传统银行雄霸数十年的江山,为何如此轻易地遭遇“丢城失地”?诸多缘由耐人寻味,更促人深省。
银行既是金融性行业,也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对象就是普通民众和众多企业,谁家利率高、谁家服务好,客户自然愿意选择谁。面对余额宝们远高于银行活期利率的收益率,从心动到行动是最正常的选择。更何况,这样诱人的收益率还搭配了亲民的投资门槛和便捷的投资方式。与之相对的则是传统银行冗长的业务办理时间、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和名目繁多的服务收费。如此观之,与其说是余额宝在侵袭传统银行业务的领地,不如说是公众“用脚投票”作出自己的选择。
不论是运作机制、服务理念,还是产品设计,余额宝们不仅让社会公众“眼前一亮”,更该让传统银行业“猛地一惊”。如果继续固步自封,继续高高在上,只能丢失更多的阵地和人心。
当然,人们不会期待余额宝们完全取代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来源,归根结底还是传统银行。虽然发展迅猛,但与前者庞大的体量相比,仍然只能算是小微金融。重要的是,余额宝们从观念和机制上给传统银行上了一课。如果这样的“搅局者”真的能倒逼传统银行改革创新乃至利率的市场化,这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广大民众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