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闻进行到底
主持人:王婷婷 本报记者
嘉 宾:梅 萌 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会(联席会)理事长
杜 朋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会(联席会)常务副理事长
汪诚文 城市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王 伟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2月21日,由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23家联盟和服务机构发起的“首都创新大联盟”成立,将为联盟之间搭建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平台。
而在不久前,2013年12月26日,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会(联席会)宣布成立,成员包括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等50余家活跃于中关村的产业技术联盟。
十余年间,随着产业技术发展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引发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应运而生的产业技术联盟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组织创新”。在我国,联盟也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有生命力,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社会组织。
近期在北京,“联盟的联盟”相继成立,为什么要把联盟“联”起来,“联”起来的联盟又能做些什么?科技日报邀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探讨。
当好乡绅红娘,给联盟牵线搭桥
科技日报:中关村的产业技术联盟作为我国产业联盟模式的先行者,已经走过了十年多的历程,而现在,我们又成立了被称为“联盟的联盟”的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会,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梅萌:中关村最早一家产业联盟是成立于2002年的TD产业联盟,一年多以前,科技部对全国范围内的产业技术联盟试点单位进行了一次评估,在八家评分最高、排位最靠前的联盟中,有五家在中关村,而且我们包揽了前三名。可以说在全国,中关村的产业联盟是发展最早、最好也是最多的。
2009年,中关村区域十几家活跃的产业技术联盟,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自发筹备设立了联席会,为联盟的共同发展服务,开展跨联盟产业交流、提升联盟凝聚力、影响力、话语权,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2013年联席会启动社团法人注册工作,注册名称为“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会”,并成功召开成立大会。
联盟是以产学研用为主体作为会员单位,联盟促进会是以联盟为会员单位。应该说,能够设立联盟促进会是中关村的一大特色,这既是国家科技创新总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中关村的创新聚集特点决定的。
科技日报:联盟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有生命力,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社会组织。那么“联盟的联盟”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梅萌:在以前的中国社会,有着乡绅这样一个角色,虽然不是官员,但对于乡亲来说他办事公道有威信,同时和乡长有着不远不近的关系,能够传递乡长的意图反应乡亲的心声。
联盟其实可以看做创新活动中的乡绅,他能够连接协调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促进会也在扮演这样的角色,成为联盟与政府,联盟与联盟、联盟与企业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
其次促进会还要促进包括企业、大学以及金融服务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对接,并且推动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合作,这就又有些像红娘的角色。
针对联盟之间的交流,促进会探索了很多种模式,定期举办联盟会议,包括秘书长早餐会、工作会以及项目论证会,每一两周邀请七八家产业联盟一起探讨行业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在交流中经常产生火花。这就促进了联盟之间的合作和跨联盟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这也是我们最想做成的一件事。
先行先试,推动联盟确立法人地位
科技日报:联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推动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内部外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都能够依靠联盟自身来解决?
汪诚文:我们是城市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除了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还承担了行业技术发展规划制定的一部分任务,确实起到了推动创新的抓手作用。但自身发展中有些事也令我们很发愁,比如联盟无法取得法人资格。
联盟是依靠协议组成的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虽然协议对联盟成员的责权利进行了划分,但没有法人的主体地位,很多路走不通。比如我们在申请一些国家项目时,就会受到限制。这种制度上的束缚是依靠联盟本身难以解决的。
梅萌:为了帮助联盟取得法人主体地位,促进会也做了一些工作。民政部门对产业联盟这种创新组织并不是很熟悉,当时由促进会出面邀请了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几家坐在一起,详细介绍了产业联盟发展的情况,也提出了没有法人资格对联盟发展的限制。可以说讨论之后大家对于应该赋予联盟社团法人主体地位的思路一拍即合,北京市民政局在这方面也很超前,为推动联盟取得法人地位做了很多工作,进行改革试点,目前已经有20家中关村的产业联盟在北京民政局社团办完成了法人注册。
科技日报:取得法人地位对于联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是突破了瓶颈。在一些法律法规的健全上,联盟促进会将有哪些动作?
杜朋:在明确了法人主体地位后,我们将推动规范产业联盟财产管理、成果处置、权责划分、适用法律等内容,解决产业联盟在联合创新中遇到的经营管理、公平竞争等问题,维护产业联盟在人才、项目、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权责和利益,建立健全产业联盟法律保障体系。
以老带新,发挥优势联盟示范作用
科技日报:目前联盟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对于新成立的联盟,促进会能够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服务?
王伟:产业技术联盟这种新型组织形式在政府管理层与各种政策文件中都得到了肯定,联盟已经有了完善优良的发展环境,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规律,自身特征都有一个深入认识,不断探索的过程。
许多联盟在发展初期,思路并不清晰,模式也不十分理想,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作为联盟促进会,可以通过搭建联盟间沟通渠道,为新联盟提供先进经验,在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联盟孵化器的作用。
杜朋: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中关村百余家联盟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促进会能够通过发展得好的联盟的示范作用,引导联盟发展的规范和提升,改善解决联盟现存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成立促进会的初衷。
为了帮助联盟健康发展,我们还在产业联盟评价体系中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做好产业联盟评价工作,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发挥政府补贴经费的引导作用,推动联盟规范化运营,增强对产业联盟成员的服务能力,引导联盟内部建立自我监督与评估机制。
对接金融资源,创新服务模式
科技日报: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也是目前一个很热门的概念,刚才也提到了促进会将帮助联盟对接金融资源,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杜朋:我们将积极发挥联盟的平台作用和专业性优势,加强金融机构与成员单位对接。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实现产业联盟、成员单位、金融机构发展的多方共赢。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银行、投资机构、天使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产业联盟提供个性化、特色增值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