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7日 星期四
人工林发展需要走出误区
——林业专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随思录(下)

    □ 本报记者 范 建

    提倡用近自然技术营造人工林

    专家指出,在我国的人工造林中,有几个错误观念由来已久:一是改天然林为人工林;二是造林追求人工化和齐整化;三是忽视乡土树种;四是看不起自然力。四个误区导致人工林发展数量庞大、效益低下。

    专家认为,工业原料林应追求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工业原材料。我国的工业原料林,较长时期多是占用次生林地,搞广种薄收。

    专家形成共识,限制用人工林代替天然林;提倡用近自然技术营造人工林;高度保护乡土树种;大力推广利用自然力发展人工林;引导工业原料林走提高单产的道路。

    中国还没有完成森林的数量发展,还需要继续大力造林。新造人工林,应避免先前的纯林错误,高度重视用近自然的技术发展近自然林。

    剔除贬值资源 做到科学经营

    专家指出,斧头是林人营林的工具。用斧头既能破坏漂亮的大森林,也能造就漂亮的大森林。砍伐是调整森林结构、剔除贬值资源、抑制森林灾害、促进林木生长、促成林下更新、实现低质林转变的基本手段。就像农民用锄头锄草、间苗一样。那些基本的经营措施,如疏伐、卫生伐、调整伐、更新伐等等,都靠“斧头”。

    专家的共识是,在森林经营中,如果无法做到经营所需的砍伐,就无法做到森林经营。现行的一些不合理的采伐限额阻碍着合理的森林经营,专家建议尽快建立一个为森林经营放行的政策。

    国有森林应回归

    在很多国家,国有森林,都被赋予了森林资源建设及其利用的示范、带头使命。国有森林属于包括后代在内的全民,它必然要保护民族的未来,其利用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更不能属于具体的管理部门。

    专家说,市场改革后,国有森林经营管理机构基本在为生存奔忙。个别管理机构,还想出了变卖国有森林资产的主意。有的还鼓励解体国有林。专家指出,现今到了明确国有林政策的时候了。建议国家采取措施,让国有的森林资源真正回归全民,从管理机制和体制上保障国有森林发展。

    专家指出,目前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干部考核制度的核心是看下级向上级上缴了多少钱,而对森林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考核。造成了超采森林资源的现象,另一方面,政府还要花很大精力控制资源超采。专家认为,应把资源的保值、增值作为干部考核的基础指标。

    为此,专家的共识是,国有林要发挥全国森林资源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并建立相应的国家管理制度。

    森林散碎化思路危害森林生产力

    森林都要求规模化。过于散碎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也不会形成生态系统发育的自身驱动力。这是自然属性的要求。专家认为,除了经济林、竹林、某些商品林等适宜个体经营,凡是导致林地散碎化的做法都会危害森林生产力。西方国家正是认识到这个规律,才花大力气、大代价,鼓励私有林合作化。西方国家大约用了20年时间,才解决了合作化,随后,抱团发展的小私有林的生产力,也很快赶上规范经营的国有林。

    专家举例说,我国林改第一村福建洪田村,强调抱团经营。凡是不抱团的就不分给林地。这说明洪田人懂得森林经营规律,可惜这条经验未能被总结和宣传。

    专家的共识是,集体林在林权改革之后,应尽快鼓励林主走合作化、规模化经营之路。还没有被切分的集体林场,应考虑在维持规模化基础上的改革。国有森林应坚决避免林权散碎化,国有林区的森林经营,分作业种类等承包某些作业,或实行其他形式的责任制、目标制等,都可以进行试验,但前提是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规模化,并要统一规划森林作业。专家说,散碎化思路是森林经营的大敌。分散化、私有化的国有森林管理,各国都很忌讳,也不能作为我们的方向和路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