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
——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把新技术新品种送到农民手中
本报记者 王海滨

    新春伊始,山西省农科院技术推广处把他们新近制定的“科技支撑永和县发展干果产业实施方案”细分到园艺所、果树所和隰县站三个项目执行单位。内容包括在隰县进行老龄核桃树技术改造示范50亩;4个玉米新品种推广示范200亩;幼龄核桃间作大豆、马铃薯、西瓜示范田50亩等。

    山西永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核桃、红枣等干果经济林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但近3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品种老化等原因,致使其产量品质都有所下降,使农民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为此,永和县主动和农科院进行项目对接。“我们将按照永和县的科技需求上门服务,”山西省农科院技术推广处处长张克强说,“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32项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模式实现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全覆盖

    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是山西省政府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覆盖率、到户率和应用率,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而实施的专项。项目实施五年来,累计实施165个农技推广示范项目,累计示范40万亩,推广1107万亩,粮、棉、果、菜、畜牧等示范推广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50.48亿元,共开展培训4385次,累计培训农民达445万人次,探索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实现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3年,山西省农科院550名科技人员在全省60个县实施52个农技推广项目,共推广新品种235个,集成260项先进适用技术,配套32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累计示范9.3万亩,累计推广260万亩,粮、油、瓜、果、菜、畜牧、食用菌、药材、贮藏保鲜等示范推广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5亿元。共开展各类培训1429次,培训骨干农民技术员8.3万余名,培训农民90.5万人次。其中在全省集成配套32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分类推广到全省60多个市县。

    在山西玉米主产区忻州市主要推广“一增一早三配套”技术,示范太玉339、瑞普959、大丰30等新品种示范2060亩,平均亩产850公斤,增产284万公斤。在谷子主产区主推谷子“一改一增二简”技术,即改品种、增有机肥、化控间苗、化学除草技术,示范推广长生07、08、长农35号等优质新品种,平均亩产293公斤,示范450亩,推广2.5万亩。在小杂粮主产区主推玉米豌豆套种复播荞麦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和燕麦新品种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模式等。

    2013年6月18日,临汾市尧都区洪堡村靳并生的示范田传出捷报,小麦实打实收平均亩产达633.5公斤。在测产现场,联合收割机收完小麦,玉米播种机就开始播种玉米了。“以前,我们选小麦品种只知道选高产的,结果生长期不适合咱们这儿,到了该播玉米的时候还不能收割,真是干着急啊!”科技示范让村民靳并生有了深切体会,“现在专家帮我们选对了品种,教会我们更科学的种植技术,一边收获小麦一边播种玉米,什么也不耽误了!”

    31个创新性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就近供给农民各类技术需求

    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特别注重建设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科普示范辐射源。目前已建成31个创新性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是集新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农艺配套、高产和超高产试验示范的展示平台;是和地方涉农部门及农民朋友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集病虫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农业情况调查、农业科技信息发布的前沿阵地。

    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新绛县龙兴镇东木赞村及富东蔬菜合作社为实施载体建设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去年集中展示、示范各种作物新品种60余个及高产、优质、高效轻简栽培技术15项。示范“粮菜间套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30亩,亩收入高达6000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550户农民种植7000多亩。通过“基地”带动,蔬菜合作社形成“精品蔬菜生产基地、优种蔬菜育苗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销售市场基地”四个板块,蔬菜生产全年供应,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年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为社员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

    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贾家庄科技创新性示范基地, 2013年集中示范展示了大豆、高粱、花生、向日葵、蓖麻、芝麻、谷子、玉米、大麻、中药材等10种作物173个新品种,集成组装了16项简约高效现代农业栽培技术。基地完善和丰富了贾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涵,成为农业新成果展示的平台和与农业推广部门及农民朋友交流的窗口,为区域农业发展真正起到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受到当地政府肯定和农民群众欢迎。

    4种技术推广模式促进农民规模经营提档升级

    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实施以来,就一直探索科技与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的结合方式;寻找最佳的结合点,经过五年的实践,成功地探索出了四种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途径、新模式。

    科技与种植大户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定襄县神山乡卫村农民胡梅花2008年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1500亩,由于缺乏优种和种植技术,种植成本加大,效益较低。示范行动玉米所项目组2009年与之对接后,引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入强盛16、大丰26、大丰30、晋单71等该院优良新品种,配套增密穴播等系列技术,配套了各种农机具,实现农机农艺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每亩节约成本200元。玉米产量逐年提高,由2008年的602公斤提高到2013年的831公斤。

    科技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的推广模式。山西雁门清高食业公司是山西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但由于苦荞麦多种植于土地贫瘠的山区冷凉地域,生产水平低,耕作技术落后,亩产量仅120公斤左右,无法满足原料供应需求。示范行动在其原料生产基地建立苦荞麦示范田1100亩,推广辐射田9000亩,通过“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良的苦荞麦品种,通过技术培训并在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在田间具体实施;在连片的示范田进行荞麦播种机以及收割机的试点示范,降低了人力的投入,亩均增产60公斤以上,亩增加收入216元,农民增收540万元,企业增收255.8万元。

    科技与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壶关县种植露地旱作番茄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均以一家一户田间地头小规模生产,商品率低。加上棉铃虫和裂果等问题,农民往往出力不赚钱。2013年,示范行动在壶关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推广主栽品种3个,试验示范20个品种,引进了蔬菜无害化穴盘育苗、科学施肥、无公害病虫害防治,以及节工降本技术如绑蔓器、半自动铺膜、无害化废弃物处理等先进实用技术,旱作番茄平均亩纯收入7000元以上,带动200余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当地农民和政府称“项目的实施把乡村建成了‘农业工厂、土地车间’,将老百姓变成了‘农民工人’”。

    科技与示范园区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洪洞曹家庄康民设施蔬菜科技园区拥有300栋节能日光温室,但由于管理不善,且技术员技术水平与责任心都不高,连年亏损。正在村民一筹莫展之际,示范行动项目组进驻曹家庄康民蔬菜园区,白飞虱防治采用了“一熏三喷”技术,番茄死苗采用了“药土护根”技术,茄子蓟马采用了“蘸花喷药”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而且降低农药成本70%,节省喷药用工60%,减少80%的用工量,灰霉病的发生率由原来的28%降到5%左右。园区实行了“温室折旧,村民种植,自负盈亏”的种植模式,种植户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项目区70%的温室亩均收入达到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园区步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