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以两篇论文的形式阐述了一种通过外部环境改变体细胞命运的重编程方法:已分化的体细胞在恶劣的环境下会转化为多能干细胞,日本科学家于是利用低pH值的环境将成年造血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这种新的重编程方法不需任何复杂技术或转录因子,其成果对再生医学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
形成哺乳动物身体主要部分的体细胞,其命运被认为主要是由发育的细胞分化过程完成的时间决定的。而由环境压力引发的重新编程,已在植物中被观察到——此前科学家们也只在植物中实现这一过程,成功把已成熟细胞转化为未成熟细胞,但迄今尚未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被观察到。
而此次,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小保方晴子教授与其科研团队,尝试在动物细胞中实现这种方法。他们利用荧光蛋白监测细胞的多能性,在对不同环境压迫条件下的白细胞进行检测后,发现短期暴露在低pH值环境中的白细胞,有部分激活了多能性标记。经收集发现,它们具备早期胚胎的基因标记,即动物细胞在低pH值的环境下会转化为多能干细胞(简称STAP)。
据《自然》论文阐述,STAP细胞具有一些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特性,但其自我更新能力只属有限。小保方晴子教授与其科研团队认为,STAP细胞的多能性是与众不同的,这些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变得更像胚胎干细胞。
团队从新生小鼠身上分离的细胞,暴露在弱酸性的环境中后,细胞恢复到未分化状态,且团队使其具备分化成任何细胞类型的潜能。即是说,在STAP中,小鼠体细胞,如CD45+造血细胞,能因瞬时处于低pH环境而被重新编程后具有多能性。
目前,研究人员仅成功在新生小鼠的不同组织中实现以上过程,而成体细胞以及其他物种的细胞是否也能通过相似的渠道制备STAP细胞,仍然有待进一步验证。但对STAP细胞的分子特征和发育潜力所做的大量分析表明,它们代表着多能性的一个独特状态。总括来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体细胞能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多能性,其为细胞重编程提供了新的见解。(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