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的哈尔滨,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8℃。
下午13时,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机务段院内的机车整备线上,韶山9、和谐电等10多台火车头整齐地排列在线路上,这些电力机车没有“窝儿”,每天只能停在线路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列旅客列车的牵引动力和车厢供电、供风都是由火车头提供的,一旦火车头“趴窝”,就会影响运输秩序。为了让火车头多拉快跑,每年的冬季,沈阳机务段都要派专人到哈尔滨对沈阳机务段沈阳至哈尔滨间进行牵引的机车进行“打温”。“打温人”的工作就是要避免机车油水管路发生冻结后不能正常启动柴油机。
电力机车受电弓、风管路冻结后,就不能正常升弓,空气管路有水后,机车制动力会减弱或制动失灵。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停留时,根据天气寒冷程度,要由“打温”司机上车启动机车柴油机,升降受电弓。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机车室内温度,另一方面给机车预热,保证各部件正常运转,为牵引列车做准备。
由于哈尔滨天气寒冷,为了照顾好它们,保证每一趟列车正点从哈尔滨站发出,沈阳机务段沈阳运用车间哈尔滨车队的22名“火车头保姆”,每年都要从沈阳远赴哈尔滨,日夜为机车加温服务。
火车头主要材质是钢铁,在零下37℃的哈尔滨,车外冷,车里更冷。打温司机登上火车时,司机室内的地板上、操纵台上都已结了一层冰霜,给火车司机准备的饮用水在水壶里冻成了一块冰疙瘩,“打温人”每天都是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与“打温”职工一起度过了一天,记者深深体验到工作艰苦。在哈尔滨机务段整备线上,每天要进行打温机车多达44台次。每天早上集中出库的机车达到9台,打温人员早饭基本在10点以后才能吃上饭。而在16点至20点左右,集中到达入库的打温机车在19台左右,晚饭基本上在21点以后才能吃上。打温人员每天都是在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规律情况下度过。
由于“打温”工作的特殊性,每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打温人”与家人吃顿年夜饭、看一场春晚也成了奢望。他们往往是从市场上买几样熟食、煮上速冻水饺,摆在桌上就成了他们的一顿年夜饭,十个人分四批吃完,两三个人一起吃,吃饱后再上车打温,“这就算过年了!”
在机车整备线上,记者见到了一位90后的刘学生,23岁的他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父母。家里放心不下他,一天一个电话问在哈尔滨过得怎么样。就在记者采访时,他妈妈又打来电话,叮嘱他要多穿些、要按时吃饭。”当妈妈又一次说想来哈尔滨看看他时,他劝着妈妈说:“您别来了!我都是大小伙子了,你们再来同事该笑话我了。我在这儿都挺好的,你们就放心吧!”当记者问起咋不让爸妈来时,他说:“他们要是过来看到这么艰苦的工作,一定更不放心了。”
机车走行部制动风缸的管路,是严寒中保温的重点部位,机车穿越雪地后,风缸的管路往往容易被冰雪覆盖,为了避免裸露在外边发生冻结,沈阳机务段检修车间专门为管路安装了加热套,同时这也是打温司机每次检查的重点部位。即使天气再寒冷,他们都不能带手套检查,确认机车加热套状态良好后,打温司机再紧握着冰冷的手把杆回到司机室,这样的作业过程,检查一两台机车后,“打温人”的手就彻底冻木了。这一冬,每个打温司机都得了冻疮。
霍焱是专门给内燃机车“打温人”,他对记者说:“最累的就是后半夜,机车打温过程中,自己一个人在车上,一直不能合眼,等着盼着有人来接车。但想到这一路上出行的旅客,即使付出的再多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