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
放手让市场“说话”
—财政科技经费配置的“浙江方式”

    本报记者 宦建新 本报通讯员 姚礼敏

    ■深化科体改革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增长。钱有了,如何把钱都用到“刀刃”上,花得有效率,取得良好效益,成了当前新的命题。浙江省改革科技计划体系,聚集重点、市场配置、全程监管,财政科技资金在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在有效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科技经费配置的“浙江方式”可供借鉴。

    1月14日,浙江省科技厅正式启动201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保证保险工作。按每1亿元贷款额度,省科技厅安排8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其中200万元分别用于按贷款本金金额1%的标准向银行补贴专项贷款利息和贷款本金1%的标准向借款人补贴保费;600万元用于承担银行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追偿后仍未受偿的贷款本息30%的损失。如果不发生借贷风险,200万元财政资金将撬动1亿元银行贷款。

    这是浙江省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的一个创新举措。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科技投入不断增长。针对财政科技资金不断增长的新情况,近年来,浙江省大胆改革科技计划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形成了聚焦重点、市场配置、全程监管的财政科技经费配置的“浙江方式”,以期财政科技资金都用到“刀刃”上。

    科技计划体系聚焦重点

    从改革内部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到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重要作用,浙江省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浙江方式”的重点之一,是聚焦重点,构建重点突出、科学有序的科技计划体系。

    对科技计划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撤并整合。浙江省坚持分级管理、省级引导、重心下移,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向基层集聚,建立“竞争性”和“一揽子”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先后撤并科技计划类别,由35个减少到14个,进一步突出了科技资源配置重点。

    向企业倾斜配置资源。浙江省调整省本级科技专项资金预算配置,除保留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整合保留科技惠民专项计划外,不低于80%的科技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向重点产业集聚,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

    为进一步“聚焦重点”,浙江省进一步下放项目推荐权限,促进科技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向一线倾斜。完善厅市会商制度,探索区域性重大问题联合支持机制,充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形成省市县集成联动的支持科技创新的科技计划体系新格局。同时,研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成果及人才评价制度,着力解决科技经费使用中“重物轻人”的现象。

    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

    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浙江方式”重点之二,是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

    首先是改革项目立项方式。浙江坚持项目实施的产业化导向,倡导由企业牵头,或企业牵头产学研结合组织申报科技项目。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形成以开发标志性产品为目标,以突破关键瓶颈技术为重点,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为此,浙江省根据产业链主动布局创新链,扎实推进重点企业研究院、重大项目支持、科技人才派驻“三位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建立按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部署创新链的科研运行机制,已在纯电动汽车、现代医药、船舶装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氟硅新材料、光伏发电装备、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现代农机、物流装备、环保装备、智慧医疗系统软件等领域建立了91家重点企业研究院,支持重点企业研究院牵头实施了67个新兴产业项目。从省部属高校院所首批选派了309名青年科技人才到企业研究院工作。

    其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选择项目,允许风险资本1000万元以上介入的项目,由投资的风险公司保荐科技项目。有风险资本注入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优先在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中给予立项支持。鼓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根据产业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主动设计,联合申报项目。优先支持在创新大赛获奖、通过技术市场拍卖交易等项目。完善重大难题招投标的科技经费配置制度,推出10个以上重大课题招标。

    第三,加强科技与金融的合作。改革财政补助方式,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专项贷款保证保险项目的业务核心,就是科技企业购买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同时政府拿出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通过“政府+保险+银行”的风险共担模式,使无担保、无抵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地方科技部门主要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信息,具体的项目审核,交由银行、保险等专业机构去评估确定。这对于科技管理部门来说,探索出了一条实现“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银行向113家企业发放贷款2.76亿元。8家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共实现56笔专利权质押贷款,贷款总额3.14亿元。

    第四是建立并完善科技项目竞争性分配机制。完善推进科技项目立项的“三审一决策”制度。成立项目立项审议小组,采取差额方式淘汰30%—50%的项目,保证项目立项公开公正。

    科技经费全程监管

    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浙江方式”的重点之三,是完善项目和经费全程监管机制。

    浙江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奖励等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是服务前移。委派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承担省重大科技项目单位的项目实施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跟踪进行服务和指导。去年择优选择了15家会计师事务所或联合体,对116个单位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

    二是抽查检查。构建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加强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全程管理。浙江省省市县联动,连续3年进行全省科技经费大检查,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推行项目验收财务审计制度、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制度、科技项目绩效考评与追踪问效制度和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督促项目实施,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确保科研经费按规定使用。

    三是阳光监管。推行科技经费使用信息公开。会同省监察厅、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办法》,在项目立项、执行中期和项目验收环节,均要求通过门户网站等适当方式,对项目经费使用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企业承担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采取每半年主动报告的制度,向属地科技部门主动报告经费使用情况。(科技日报杭州2月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