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第一现场
开展冬季训练,是探索严寒条件下作战规律和经验、提高寒区部队战斗力的必要途径。沈阳军区地处我国东北边疆,冬季降雪期可长达半年左右,积雪可深达50厘米以上。面对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军区部队每年都在最寒冷的季节,成建制地把部队拉进莽莽雪野,探索“走、打、吃、住、藏、联、供、救、修、管”等严寒条件下作战课题。
今年三九寒冬,北疆雄狮劲旅再出征,沈阳军区十万余将士纵横驰骋在白山黑水的林海雪原间,围绕机动行军、对抗演练、野战生存、指挥通信、后装保障等课题开展冬季大练兵。
爬冰卧雪无冻伤
冰冷刺骨的林海雪原,怎么保障官兵住好睡暖?午夜时分,山区腹地气温骤然降至零下26℃。记者跟随某摩步旅旅长李宝东走进山脚下的一个雪屋。
为了取暖,战士们的军用水壶都灌满了开水,放入睡袋内。更让记者惊奇的是,战士们竟然将棉鞋也塞进了睡袋里。原来,用汗水浸透的鞋子如果放在外面,第二天便会冻得邦邦硬,不仅不好穿,而且还会磨伤脚。看着手中显示0℃的温度计,听着战士们彼此起伏的鼾声,记者一行静悄悄地走出雪屋。
记者在踏访林海雪原中的冬训部队看到,官兵们根据训练任务和地形条件,熟练运用车箱、帐篷、猫耳洞、雪窝子、地窨子等10余种宿营方式,革新制作了系列防寒取暖棚、小功率供暖设备、防寒服等30多类器材,确保在冰天雪地中住得暖、睡得安。
冬训开展以来,沈阳军区各级在困境之中找到350多个实战化训练题目,瞄准难题取得90余项新突破,数万名官兵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连续10多个昼夜爬冰卧雪,创造了无一冻伤的奇迹。
三餐不见袅袅炊烟
“开饭喽!”中午时分,部队刚一到达调整地域,保障分队就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了官兵手中。记者一看,红烧肉、蘑菇炖小鸡等菜肴色香味俱全。司务长闫文青向记者介绍说,针对严寒条件下官兵体能消耗大的实际,他们增加了高热量、高糖分等主副食供应的比重。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野外极寒低温下,肉类蔬菜冻成“冰块”切不动的问题,一些部队出营区前把肉类加工到七成熟,蔬菜洗净、切好、晒干做成半成品,统一密封包装,自主研制出速食肉品、脱水蔬菜包、调料包等5大类16个品种的野战袋装食品,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率。连队还根据战场形势,分别采用野战炊事挂车、制式给养器材、速热野战食品等保障方式,保证供得上、吃得饱。
食材定量精准到单兵,菜品搭配精细到消耗,操作方便快捷。据军区联勤部领导介绍,近年,总部军区先后为基层部队配发了数十种新型野战快餐食品,冬训中部队按照食物定量标准携行,并结合战术训练实施保障。同时,部队还安排野外无给养生存训练,大幅提升了官兵在恶劣环境下的遂行保障能力。
学会用数据说话
新年伊始,记者冒着零下30℃的严寒,来到沈阳军区某旅冬训地域,刚好看到一场对抗演练中一批信息数据采集员活跃在冬训场,对严寒环境下的训练数据、环境数据、保障数据及时进行动态更新。
“数据之于信息系统,犹如血液之于血脉,血液充盈血脉才能贲张。未来战场,作战优势集中表现为信息优势,信息优势则高度依赖于数据优势。”旅长项士锋指着电脑屏幕上闪动的数据符号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我们摸索建立的‘寒区作战数据库’,输入气候环境、通信条件、装备型号等信息,就能迅速根据数据库提供的应对建议调整计划,确保冬季训练顺利进行。”
近年来,该旅不断更新寒区作战数据库,这些通过反复试验获取和积累的翔实可靠的数据,为保证各种武器装备在严寒条件下正常运行和各级指挥员作战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作战,我们要学会用数据说话。”该旅政委马宝川说道。
信息化装备挑战“寒将军”
多年来,记者在跟踪采访冬训中了解到,以往部队冬训注重锤炼官兵严寒条件下的意志品质和战斗作风训练较多,但进行实装化训练相对较少。来到该旅冬训场,目睹空中往来的新型无人机和雪地上的滚滚铁流,记者不禁追问该旅旅长陆岳:“这么冷的天,不怕新型装备和信息化装备被‘冻’坏吗?”
“往年,由于对严寒条件下装备性能和承受极限没有底数,确实存在人员练得多、装备练得少的现象。”陆旅长介绍说,“但我们感到:冬季训练形成战斗力,就是要实现人装结合,不仅要练兵,更要练装。只有全面掌握严寒条件下装备战技术性能,才能发挥其最大作战效能。”
“过去冬训人员是重点,如今装备成为重头戏。”某集团军军长高光辉告诉记者,针对武器装备在严寒条件下战技性能下降、过去冬训武器装备出动少等问题,今年他们将所属各部队的千余件主战装备和重型武器,特别是新列装的信息化装备拉上冬训场,接受“寒将军”检验。
“把这么多装备拉到冬训场,而且实打实练,在往年是十分少见的。”旅长李宝东对记者说。过去组织冬训,主要是锻炼官兵适应严寒条件的能力,出动装备数量不多,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装备更是“深藏闺中”。这次训练,他们把旅属百余种武器装备全部拉到林海雪原摔打,围绕联通、指挥、协同等重点问题进行实装训练。
传统课目大放异彩
坐上“勇士”车,记者跟随沈阳军区某旅官兵一同,向林海雪原纵深开进。
“仗在寒区打,兵在寒区练。部队身处寒区,就要探索严寒条件下的作战经验,解决冬季打仗可能遇到的各种机动难题。”随行的旅领导对记者说,冰雪路对于车辆机动来说危险性很大,但对于驻守寒区的部队,冰雪路机动是必训课目。多年来,该旅坚持在冬季有针对性地进行冰雪路驾驶训练,培养出一茬茬能胜任冰雪路运输任务的专业驾驶员,提高了部队冬季作战能力。
“有了新技能,不丢老本领。滑雪是我们寒区部队打仗的一项基本功,坚持开展滑雪训练很有必要!”旅长周玉印望着茫茫雪原说道。
“相同道理,未来战场复杂万变,为了保打赢,什么作战本领管用、什么招法好使,就应该练什么。”周旅长说,虽然现在有了一体化指挥平台,更加注重练习信息化训练科目,但一些传统的基础课目同样不能丢。打牢老基础,磨砺新本领,练就“双保险”,这才是打赢之道。
数千将校带头参训
日前,记者来到40集团军采访,恰巧赶上首长机关组成的“冬训连”正在进行手榴弹实投训练。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第一个上场投弹的竟是军长张学锋。引弹、挥臂、投掷,一身战斗着装的张军长动作干净利索,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随即在目标区轰然爆炸。
“作为一军之长,您有必要亲自上阵吗?”听到记者如此一问,张学锋坦言:“上有引领,下必赴焉。改进作风,关键在领导带头。作为时刻准备打仗的指挥员,身体力行带头参训,某种意义上就是打造作风,打造能打仗、打胜仗的作风。进一步讲,这不仅仅是转变作风、率先垂范,更是为了掌握严寒条件下武器的相关数据,避免指挥决策失当。”
连日来,与张学锋一样,从北极漠河到黄海之滨,沈阳军区部队各级首长机关数千名将校军官,碾冰破雪奔向茫茫林海雪原。他们深入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风雪演兵场,带头参训、带头研训,带头在冰天雪地打响第一枪、投出第一弹、开动第一车。
“统领万人千车,挑战‘寒将军’,各级将领在冬训场上身先士卒,练指挥,练谋略,为的就是掌握第一手的作战、训练资料数据和实情,这样才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话语权、指挥权。”在被寒风吹得呼呼作响的帐篷里,正在筹划设计作战预案的40集团军副政委徐贵福告诉记者,各级首长机关自身严训实练,也带动了部队整体训练作风的转变,促进了部队冬季整体作战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