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近出炉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总销量达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9%,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同比增长11.4%,但在乘用车销售总量中的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我国汽车“大市场、弱品牌”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地位难撼动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中国消费者对各类汽车产品的需求持续呈刚性增长。汽车产销量从2009首次超过美国后就再无人可敌。2013年的增速甚至大大超越业界的预期。
2013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3.9%,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速大大高于2013年初中国汽协的官方预计。
从分月情况看,月度销量最高点为12月份,销量达到213.42万辆;最低点为2月份,销量为135.46万辆。全年除2月(春节)外,其余11个月份销量均高于上年同期。从增速走势看,逐月增速总体保持在10%以上,且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
从产品种类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08.52万辆和1792.89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5.7%,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9.3和8.6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量1200.97万辆,SUV销量298.88万辆,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分别为47.2%、36.9%。
商用车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今年恢复增长,产销分别为403.16万辆和40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6%和6.4%。其中客车产销分别为56.31万辆和55.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0.2%;货车产销分别为346.85万辆和349.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和5.8%。
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7533辆和17642辆,同比分别增长39.7%和37.9%
自主品牌国别竞争力差距加大
2013年中国品牌市场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拉大。这首先表现在国内外汽车品牌销售量的反差上。数据显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但与此同时,国外品牌中的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占比分别为18.8%、16.4%、12.4%、8.8%和3.1%,市场份额与上年比较,除日系微弱下降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美系增长最为明显。
其次,国外品牌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汽车出口却出现大幅下降。2013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跌破100万辆,下降至97.73万辆,同比下降7.5%。其中乘用车出口59.63万辆,同比下降9.8%;商用车出口38.10万辆,同比下降3.5%。乘用车中轿车出口下降,其余车型增长;商用车中货车出口下降,客车增长。
2013年1—11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目的国前十位国家依次是:阿尔及利亚、俄罗斯、智利、伊朗、秘鲁、哥伦比亚、埃及、伊拉克、乌拉圭和乌克兰。
最后,我国整车进口仍在保持继续增长。去年1—11月,我国汽车整车共进口107.3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8%。汽车整车进口来源国前十位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美国、英国、韩国、墨西哥、比利时、斯洛伐克、加拿大和瑞典。
2014年大与弱的反差将持续
对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走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进行了大胆预测。从这份官方预测看,我国汽车市场仍将持续增长,但自主品牌的国别竞争力难有大的突破。
2014年全年需求量约为2385万辆至2429万辆左右(全年汽车市场需求量=总销量-出口量+进口量),全年销售量为2374万辆至2418万辆,增长率为8%—10%。预计2014年进口汽车114万辆,与上年持平。出口汽车103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
从品种看,乘用车中的轿车、SUV、MPV、交叉型乘用车的销量预计分别增长5.7%—7.7%、28.8%—31.1%、18.3%—20.6%和-11%至-9.8%。商用车中的载货车、客车预计分别增长2.9%—4.6%和5.4%—8.9%。
影响2014年销量及增长率的有利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总体稳定,消费者信心增强;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依旧存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催生新的购车需求;消费升级促进汽车需求。
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世界总体经济复苏缓慢;环境、能源、交通等问题的影响;国际市场不稳定对中国品牌出口的影响等。
为了进一步号准2014年我国汽车市场的脉搏,中汽协将于今年4月下旬在北京举办一场以“新经济转型下的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趋势、挑战、策略”为主题的“2014中国汽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