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洽会活动现场 |
□ 本报记者 张 晔 实习生 张彦会
4月19日,泰州市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最新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全国第47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9月18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发文公布的18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名单中,泰州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之一。
11月中旬,科技部公布2011—2012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结果,泰州市连续第5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三块“国字号”的牌子被“收入囊中”,泰州2013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可谓硕果累累。
继往开来,泰州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总结过往,展望未来,科技局局长祝光用“三个关键”、“四个导向”、“五大体系”概括了未来一年泰州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努力构建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各种创新要素充分集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新生态系统。
抓住“三个关键”:改革、企业、服务
一是改革为主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是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入分析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提出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要通过改革,除弊革新,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祝光说。
二是企业为主体。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据“主体”地位。
2013年9月24日,第九届中国泰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在泰州举行,洽谈会摒弃了过去集中进行项目发布会的模式,代之以高校院所创新团队与企业一对一洽谈。真正做到了从实效出发,企业成为了洽谈会的“主角”。
此次的洽谈会签订正式协议34项,达成意向性协议172项。去年泰州市共签订科技合作正式协议452项,为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引入产业、引入园区,提供了强大支持和不竭动力。
“我们要瞄准企业创新能力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成为‘主体’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科研组织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祝光说。
三是服务为主线。为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研发人员服务是科技部门的职责。要做到“主动服务、科学服务、有效服务”。
截至目前,泰州共建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4家、便利店10家以及市级分店3家、便利店2家。科技服务超市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及时有效的科技资源和服务。
下一步,泰州市将全力打造“科技直通车”服务品牌,以“网络服务直通车”、“基层服务直通车”和“创业服务直通车”为平台,实现“咨询一站式、服务超市式”的个性化特色服务。推动“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让农村和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到“科技就在我身边”。
把握“四个导向”:目标、市场、“双高”、绩效
一是把握目标导向。2013年,泰州市成功拿到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的两个国家级牌子。
祝光说,“牌子给我们了,接下来就要看我们怎么做了。2014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和更高水平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两个目标进行,我们不能浪得虚名。”
二是把握市场导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生产间的“隔离带”,是泰州未来一年开展科技工作的导向,推动创新要素以更快的速度向泰州集聚、向企业集聚。
三是把握“双高”导向。2013年1月至11月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058.86亿元, 同比增长23.84%,比规模工业增幅高4.7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36%。
同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2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累计224家),新确认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1家、省第五批农业科技型企业8家,7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列入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库。
“把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产业集聚区作为重点,将创新资源向”双高“集中,使高新产业尽快成为泰州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
四是绩效导向。“以实绩论英雄”、“用数字来说话”。
科技工作要以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为标准。评判科技创新成效的指标就是要看,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出了多少效益、为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具体讲就是要项目管理看产出、产学研合作看效益、成果转化看项目。”祝光说。
完善“五大体系”:产业支撑、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评价考核
一是完善产业支撑体系。2013年11月9日,泰州市医药城举行的中国医药城政策发布暨项目签约仪式,共有24个医药产业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中国医药城,总投资约53亿元。24个项目中产业化项目17个,占比近60%;同时,还有6个研发外包项目和1个生物医药产业综合配套项目。为泰州医药城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支撑。
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扶持,不应仅仅体现在政策上面,还应在项目管理、资金支持等方面下工夫。
祝光说,“未来一年,我们要在原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改进科技项目管理,由原来的‘重立项轻结果’改为全程管理、绩效管理。同时,根据企业创新力度的不同尝试开展企业创新能力加分制度。”
资金的支撑依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改变单纯的拨款方式,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主题之中的应有之义。
“下一步我们要改革科技项目资金支持方式,尽早实现由单纯拨款向拨款加风投、贴息、后补助等转变,逐步形成‘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 祝光指出。
“一个平台,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带动式发展模式也是未来泰州科技工作的重要目标。集中支持战略型新型产业和高新产业集聚区,力图实现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共性服务平台,为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梯队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完善协同创新体系。2013年12月8日,中国石墨烯标准化论坛在泰州召开,正式宣告成立中国石墨烯标准化委员会,并将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泰州,挂靠在泰州石墨烯研究及检测平台。来自全国知名院校的52名委员,将和泰州协力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石墨烯行业规范化、规模化、持续化发展。
无独有偶,过去的一年泰州共有新认定的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8家、省级外资研发机构4家。全市新增2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
“2014年,我们将改善企业院校行的方法,分行业、分地区、小股多批开展企业院校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局科技情报所的技术优势,建立网上科技洽谈平台,搭建永不落幕的”科洽会“,促进合作接洽常态化、长期化。”
祝光介绍,2013年4月泰州举行的“服务园区行”项目对接活动,共有20家企业成功与省内创投机构达成意向投资协议,3家科技型企业与江苏银行成功签约,获得贷款授信700万元。
过去的一年,泰州市全年获批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3项,获支持资金1.15亿元。
营造的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的环境氛围,也为泰州的未来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要从”向政府要资金“转向”向市场要资金“,充分发挥市财政拨款设立的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等杠杆作用,吸引更多市内外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向我市产业和企业集聚,降低投融资风险。”祝光说。协同创新自然少不了人才的作用,泰州市接下来将继续大力实施“双创”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强企五大工程,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
三是完善成果转化体系。2013年,泰州市政府与东南大学共同组建“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泰州)中心”,推动东南大学的科技成果在泰州转移转化。这是泰州市对“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中心聘用成果转化职业经济人,以专业化的水平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泰州按照“建设一流公益性孵化平台的要求,年内初步建立起‘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资金’的孵化模式。”做大做强各类孵化体系。
四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回顾过去的一年,泰州专利申请累计达到1681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705件。专利授权7014件,同比增长28.44%。
同时,泰州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2013年江苏省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被省知识产权局列入重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2014年泰州将继续组织实施发明专利攻坚计划,力争早日实现让每一个大中型工业企业都拥有发明专利。在未来,泰州还将引进一批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托管及运营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企业申报专利的成功率。此外,为避免一些重大项目发生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和损失,科技局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评议重大科技经济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的维权执法工作。
五是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科技创新工作不单单是怎么做的问题,做得怎么样,有什么成效,也至关重要。而这就需要加强考核的力度。
“我们要在原有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把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与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人才特区建设和创新型经济考核指标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一套科学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祝光说。
祝光表示,回首过往,我们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是信心百倍。泰州市的科技工作将继续攻坚克难,跨越赶超,用科技创新谱写泰州经济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