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0日 星期五
一个资源型城市的 转型发展之路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英淑)1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榆林市主动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组获悉,随着治空、治污、治水,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再现“蓝天白云”的陕北风光。截至2013年11月,该地区空气质量好于一级已达96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位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优质煤炭储量丰富。这里的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多为“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环保煤 ,燃用可极大减轻城市排污负担。这样的特点也使得榆林煤从来不愁销路。

    然而,煤炭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却造成了榆林市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样的两难困境,迫使当地政府做出抉择:一定要做到能源化工基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头并举。通过调研视察、专题研讨、专家论证,榆林市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对典型煤炭地质灾害进行权威性鉴定、评估、研究恢复方案;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推广“保水采煤”技术;煤炭和水资源交错地区,坚持“宁舍千尺煤,不丢一寸水”的原则;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建立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

    从生态环境本身出发,榆林市提出南治土、北治沙、全市齐治水;对产业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关闭整合不达标能源企业,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同时,多轨并行,避免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优质煤矿,让这个曾经落后贫穷的陕北小城“一夜暴富”;挖煤运煤,又让这个“富甲天下”的内陆城市环境破坏、生态恶化。在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两难选择上,“煤城”榆林壮士断腕,宁舍千尺煤、不丢一寸水,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