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高新区的人才环境好”
——潍坊高新区人才战略助推发展侧记

    □ 本报通讯员 王国栋 沈振江

    ■聚焦潍坊国家高新区之五

    “中国的光刻胶市场,大约92%的产品来自国外,国内生产的不足8%,我所着力的就是8%之外的光刻胶生产份额。”在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海归博士孙逊运说。

    孙逊运研发的是高端光刻胶,是半导体芯片制造工业的核心材料。为了打破国外对高端光刻胶的垄断,他来到潍坊高新区创立了公司,致力于高端光刻胶的研发和生产。在这之前,他是美国布鲁尔科技公司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研究奖获得者,拥有3项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

    就是这样一位高端人才,不仅在高新区落下户,还扎住了根。问其原因,他只说了一句,“高新区的人才环境好,对我们的发展帮助大。”现在,孙逊运的公司已注册了5项高硅光刻胶专利技术,并在去年6月生产出来第一批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

    搭建机制平台 吸引人才聚集

    孙逊运的那句“高新区的人才环境好”很简短,但用来评价高新区人才工作却非常中肯。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高新区把人才列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广纳人才、才尽其用”,从出台政策到搭建载体,从改革机制到培育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人才,不遗余力扶持人才,无不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圆满。

    孙逊运公司所在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就是高新区搭建机制平台吸引人才落户的一个“产物”。只要在科技园内申报产业落户的高端人才,都可以享受到高新区“研发—孵化—转化—加速—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服务,从投资、税收、金融、科研场所、技术支持、法律服务、平台使用等多个方面享受到各种扶持。

    由生物医药科技园建设的科研实验室,拥有100多台(套)国际先进的高端生物实验仪器及省内唯一的公益性中试平台,能全面满足新药创制的提取、合成、分析测试、中试及动物实验或试生产,入园企业可优先优惠使用。这如同为高端人才的科学研究提前建好了“家”,使他们“拎包入住”即可。

    以提高孵化、吸纳、研发、服务四种能力为抓手,潍坊高新区建设了一批像生物医药科技园这样,有利于人才成长、发挥才能的载体。全区建设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软件信息产业园、宝兴孵化器4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了光电、电声器件、呼叫中心与信息服务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2个高端产业加速器,为人才落户和承载创业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式大格局。

    巨大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吸引众多人才纷至沓来。潍坊高新区已拥有2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0名省“泰山学者”,31名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扶持计划”人选,526名博士、3570名硕士、1.7万名科研人员,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才特区”。

    发挥人才作用 实现“共赢”发展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有了人才显然不代表有了先进生产力。

    让千里马有驰骋的天地,是高新区人才战略的又一核心。全区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做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起一个新兴产业”,实现“共赢”发展。

    以歌尔、浪潮华光为龙头,依托大量高端人才带来的科研实力,高新区发展光电企业200余家,打造了LED行业的完整产业链,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批10大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之一。

    再说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吸引了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后,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以生物工程药物、抗肿瘤药物、海洋药物研发为重点,建设成为国家综合性新药创制大平台,获批建设国家火炬计划潍坊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在这里,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留美博士刘海燕,自主研发了国际首创的生物免疫球蛋白粉,引领养殖业步入“无抗时代”。

    还有省“泰山学者”徐向阳博士,他的研发团队制造了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荣获第13届中国专利金奖,填补我国6挡以上自动变速器研发制造空白,站在了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最前沿。

    发挥人才作用,让潍坊高新区的科学发展势头锐不可挡。今年1—11月份,全区高新技术产值增长27.8%,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7.6%。

    说起发展前景,孙逊运由衷感叹道:“潍坊高新区的发展环境确实好啊,吸引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我的科研团队在不断壮大,还认识了很多其他领域的科研专家,我们将来一定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