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 通讯员杨保国 姚琼)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学院王均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环境的调控,发展了双重响应聚离子复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实现了对多重给药障碍的系统克服。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材料学顶尖期刊德国《先进材料》上。
纳米药物载体能有效穿过肿瘤血管间隙,滞留在肿瘤部位,起到增强抗肿瘤效果的作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部分第一代纳米药物已被批准用于临床。但是通过静脉注射的纳米药物在体内发挥效用需要克服多重障碍,如药物在体内循环时间短、难以在肿瘤组织部位富集、被肿瘤细胞摄取困难、细胞内释放药物缓慢等。第一代纳米药物通常会对载体表面进行聚乙二醇修饰,以达到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增强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富集的目的,但同时该修饰也会制约载体被肿瘤细胞摄取,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针对第一代纳米药物的不足,王均教授课题组利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环境的调控原理,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双重响应药物载体⊕NP/Pt@PPC-DA。博士后杨显珠、博士生都小姣等人使用一种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的“黏合剂”,通过组装技术将聚乙二醇“黏合”在载体表面,当载体到达肿瘤组织的酸性环境中,聚乙二醇层便会脱落,释放出携载药物的纳米颗粒,完成第一重响应,增强肿瘤细胞对纳米药物的摄取。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后,发生还原反应,快速释放药物,完成第二重响应。这种双重响应药物载体可以综合克服体内给药的多重障碍,显著提高抗肿瘤疗效。该研究对于推动下一代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也为克服化疗药物耐药性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