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5日 星期日
“雪龙”受阻,海冰威胁到底有多大
本报记者 高 博
1月3日,“雪龙”号停泊在南极浮冰区。当日,成功完成俄罗斯船52名被困人员的援救行动后,“雪龙”号在撤离这片密集浮冰区之际自身受阻。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摄

    成功救出游客的“雪龙”号,自己深陷冰海,暂时动弹不得。这个季节行驶在南极边缘,海冰的威胁究竟有多大?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惠凤鸣博士。

    “‘雪龙’号以前也不止一次被海冰困住。”惠凤鸣说,“最近一次是5年前,第25次科考的时候,在中山站附近被困了20多天。” 惠凤鸣的专业是极地环境遥感,去年和前年,他两度随“雪龙”号科考。

    “每年海冰情况都不一样,与气温、海水温度、洋流等因素都有关系。”惠凤鸣近年来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卫星遥感图,提供南极的实时冰情。他们与国家海洋局预报环境中心合作,为“雪龙”号规划路线。

    惠凤鸣说,能见度最好的时候,在船上只能看到二十公里内的冰情。几百公里范围内的冰情只能通过遥感获取。“雪龙”号每次前往和离开中山站,都要在冰情图指引下,选择浮冰最薄弱的航线。

    这次“雪龙”号离开中山站,本来要去“罗斯海”地勘,途中接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SOS信号,就转了过去。“目前是在默茨冰架附近,东经144度多,离中山站挺远。” 惠凤鸣说。

    从地图上看,“雪龙”号从中山站到默茨冰架,相当于从马尔代夫的正南方航行到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正南方。默茨冰架,也叫默茨冰川,是著名的海冰发源地。“这里气温很低。大概有13%的南极海冰,都起源于这一小块区域。” 惠凤鸣说。2010年初,这里裂出一块卢森堡国土大小的冰川,从卫星图上看都十分壮观。

    “2011年底我第一次去南极,看到海面上到处浮冰还是很兴奋的。但当时大块冰比较少,没有今年冰情严重。”惠凤鸣说,“今年大块冰多,冰的强度也大。”

    “从2013年12月20日到1月2日,只有20日和2日两个晴天。今天天气又不好。刮东南风,把冰堆在了一起。没有水,船就很难动。”惠凤鸣说。目前,“雪龙”号周围冰的密集度是100%。根据前方报道和图片来看,离“雪龙”号2公里处还有一块宽大的冰山,必须提防和绕着走。

    “雪龙”号考察队副领队许霆今天对媒体表示,“雪龙”号船上补给非常充分,只是耽误了原有的科考计划。估计6日可能出现有利天气。

    包括“雪龙”号在内的破冰船,一般有宽圆的船身,船首与海面的特殊夹角设置,以及加固的钢壳。航行时,它会压碎冰面。在“雪龙”号的工作视频中,可以看到,大块冰面在船身下,像薄饼干一样断裂。“雪龙”号能以1.5节的速度持续破1.1米厚的冰。

    而目前3米多厚的冰,谁都无能为力。那些更为强大的破冰船,会设置若干水仓,在必要的时候,利用抽水改变重心,前后和左右摇摆,加大压碎效果。

    “雪龙”号“蹭”过人家的航道。惠凤鸣说,2011年底开向中山站时,遥感工作者发现近陆冰面上出现一条非自然的亮线。那是附近印度站租用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干的。利用这条小道,“雪龙”号提早四天到达了中山站。

    破冰船实力最突出的是俄罗斯,不过它们的船大多部署在北冰洋。2013年11月,俄罗斯宣布制造能破3米厚冰的“北极”号,估计2017年底服役。而中国也即将推出比“雪龙”号更强大的破冰船。

    (科技日报北京1月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