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手册
科技日报讯 (汪铁铮 高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日前通过中国器官共享与分配系统,顺利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公民身后肝脏和肾脏组织的联合获取。
据悉,患者是一名47岁的男性患者,因大面积脑出血发生不可逆脑损伤。他的家属在悲恸之余,遵从患者生前的愿望,表达了器官捐献的意愿。依从这个选择,捐献出的两肾、一肝使3位生命垂危患者获得重生。
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得知捐献消息之后,器官捐献协调员与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家属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和知情同意书,通过中国器官共享与分配系统进行分配,患者被转运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在确认患者心脏停跳死亡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等科室的医务人员庄重严肃地向捐献者遗体进行了最后的告别,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感激,随后获取了肝脏和肾脏组织。肝胆外科高鹏骥医生说:“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平凡的伟大,也感觉到了手中手术刀的分量。”
取出的肝脏和肾脏承载着生命的希望被移植进了等待良久的受体。肝胆外科由朱继业主任带领的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肝移植手术,泌尿外科由王晓峰主任带领的团队进行了两例肾移植手术。据悉,来自新疆的终末期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获得了捐赠的肝脏。
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朱继业教授作为卫生计生委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一直参与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制定工作。据朱继业介绍,近年来随着器官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在部分地区逐步试行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器官移植工作。前不久,在北京市被允许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器官移植工作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成立了器官获取组织(OPO)。此次北京首例由供者捐赠完成的肝移植和肾移植手术,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及相关科室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的进展。
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DCD)是指具有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和(或)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但又没有达到脑死亡标准,此时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损程度因缺氧耐受能力不同而各有不同。经过医生确定患者已经没有复苏的机会和亲属已经决定撤除生命支持后,捐献者的家人可以选择DCD,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200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器官移植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器官移植工作进入了一个法制化的轨道。2010年启动的,我国制定的DCD,也就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分类标准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赞同。2010年,原卫生部制定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肝脏与肾脏移植的核心政策》,2013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相关专家研发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这个系统严格地遵循器官分配的政策,以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排除和监控人为因素的干扰,以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供受体器官匹配的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医学需要、医学指标来对患者进行排序,实行自动化的器官匹配。该系统实施对捐献的器官进行科学、规范、公开、公正地分配,做到以病人的医学需求作为器官分配的唯一准则,确保器官捐献移植工作透明、公开和可溯源性。同时,也为公众对于器官捐献的信任程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