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科技跨越
科技日报讯 (记者贾婧)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从科技人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逐步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12年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6960万人,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为进一步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从事研发活动(R&D)人员的全时当量达到324.68万人年(全时当量是全时人数加非全时人数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我国R&D人员数据正式发表于1992年,当年R&D人员全时当量仅为67.43万人年,20年增长达257.25万人年。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技人员的春天随之踏来。邓小平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标志着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对促进人才流动、试行聘任制、允许适当兼职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以鼓励和促进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其后,以王选、柳传志、倪光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员下海创业,民营科技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后,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科技人才断层的危机,但是学术带头人依然十分匮乏。1994年,中科院开始实施“百人计划”,加强对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的吸引和培养。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面向中青年学者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08年,旨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设立……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制度化、机构化,人才专项成为培养、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2002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布,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而从2006年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来,我国人才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创造良好的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和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核心内容。
随着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不断调整、发展和完善,科技人力资源规模逐年增加。2007年,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年均增速接近10%;R&D人员年均增速13.4%。
在新的历史关头,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年多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在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健全人才的发展和引进机制,用活用好人才,保证创新发展的源泉永不干涸。
据测算,如果保持10%的增长率,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2015年将超过1亿,2020年将超过1.6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