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助推小巨人茁壮成长
— 综观天津创新平台建设
本报记者 冯国梧

    在天津创业你就会发现,那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转化一体化载体迅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中心日趋活跃,一个紧紧围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备,正成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已由2010年前的30家发展到11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由2010年前的34家发展到122家。通过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1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8家,全市孵化场地面积达26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274家,3年累计毕业企业约2000家,创造就业岗位约62000个。

    缘何天津创新体系建设搞得如火如荼?天津市科委创新体系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刘建军说,近几年来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将它们培育成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需要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加快步伐。政府部门抓住了这一点,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在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推动和扶植各类创新平台建立。强大的市场需求,明确的市场定位,再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使创新平台竞相建立,从而在天津形成了一个以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体系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来展开,显现出强大的活力。

    天津目前已通过市科委资格认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有122家,是2010年34家的3.9倍。目前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覆盖天津市八大优势产业,分布在16个区县、市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部分示范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截至今年10月,天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总资产19.1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办公和服务面积11.38万平方米,是2010年的2倍。新建专利流转池15个、实验室86个、检测室34个、公共服务平台47个、网站47个、专家库122个,服务企业49312家,为企业技术导入共514项,招商引资共703.6亿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共7843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共4741家,为企业增加销售额共306.37亿元。

    天津的工程中心,正在成为支撑天津各行业企业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工程中心作为天津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共性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企业向科技企业的转型升级、工程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0年至今,天津工程中心累计服务企业4900家,通过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服务2万多次。仅今年工程中心承担企业委托项目就达10840项,技术辐射单位达2200家,对外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1170次。服务企业的同时,工程中心也实现了自我的良性运转。截止到今年9月,天津市工程中心当年实现收入75.8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达4.9亿元。

    天津两年来新建的孵化器超过了前20年的200%,完成了在各区县的布局,涌现出一批专业特色明显、创新水平高、创业服务能力强的高水平孵化器。孵化器不仅聚集了全市近1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孵化出了创业板上市企业和明星高新技术小巨人企业。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孵化服务体系,专业性孵化器所占比重日趋增加,已覆盖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与此同时,天津市还启动建设了各类载体、各类园区(双实双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目前全市建设孵化器+转化基地+产业化基地为一体的孵化转化载体22家,市级高新区5家,建成国家863成果转化展示交易平台,建立9家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一个个创新平台的建立,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些平台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小巨人。综观天津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其关建是抓住了企业这一创新主体。通过为企业服务,让各种创新平台展现出自己的魅力。与此同时,各种创新平台的建立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帮助企业解决了自身发展中无法解决的难题。针对企业发展不同需求搭建创新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天津创新平台建立的基础,也是天津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天津市从上到下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行动,也大大加速了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倒逼创新体系的建立必须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