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闻进行到底
大学毕业很多年以后,杨芳第一次乘坐长沙开往北京的高铁,仍会想起在长沙铁道学院上第一堂课的那个遥远的早晨。当时,课堂里摆着一列火车头的模型,教科书上罗列着复杂的零件组合与运算公式,台上的老师讲得舌干唇燥,却没有一个词进入她的脑海。
第一堂课结束后,杨芳觉得天都塌了下来。“我当时想退学,那不是我的理想。”杨芳回忆道。
无奈的杨芳只能选择坚持,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终于,今天的她成了帮无数学子实现自己理想的“创业教母”。
“大学生有创业梦想,只差一双翅膀”
杨芳,是一个爱美的女人,她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微笑,干起事来却风风火火。在她的心中,给大学生成才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大学生读书的时候就能启动自己创业报国的梦想,是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杨芳1981年踏入大学,本喜欢文科的她,却阴差阳错地考上了长沙铁道学院内燃机车专业,和自己兴趣完全错位的大学时光令她终身难忘,也终身遗憾。
万幸的是,毕业后杨芳留校做起学生工作。“由于我自己有切身感受,所以我很理解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
那时的大学校园里,不少精力旺盛的大学生高唱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残废”,将时间耗费在游戏和玩乐上,高兴或不高兴都用敲盆子砸碗来表达。
“我能够为学生做什么?”杨芳常常问自己。“与其逼迫学生学习,不如让他们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作为老师应该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看到前面有路,有奔头、有愿景。”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高等教育却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人才。杨芳敏锐地发现创业教育的火种,将它引入了大学的课堂。
如今的杨芳,是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她说,“大学生有创业梦想,只差一双翅膀。”为此,杨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各种创业学会,还邀请老师和辅导员给学生做指导老师。针对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融资难、技能低等实际困难,中南大学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创业体系。
如今,创业教育得到了企业和市场的青睐。米塔尔公司在中南大学设立了500万美元米塔尔基金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山市小榄镇与中南大学合作设立每年30万元创新创业资助金;香港百莱玛公司设立每年20万元的蔡田碹珠学生创新创业资助项目……
但创业教育“创业”之初,也曾十分艰难、艰辛。杨芳回忆当时的情景说:“2003年当中国大学生创业网开通的时候,办公室只有两台电脑,只好找学生借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装装门面。”
在杨芳的细心打理下,中国大学生创业网成为全国首家由高校运作的大学生创业网站。该网站立足中南大学,致力于给全国各地的创业青年提供创业信息和交流平台,日均点击量超过5万次。
“给学生注入创业的基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为全球瞩目的创业沃土,无论是任正非带领的华为,马云领衔的阿里巴巴还是马化腾创办的腾讯,都是这片沃土上极具感染力的创业英雄。
“做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给学生注入创业的基因。”杨芳说,“我们不仅要培养‘马云’式的人才,还要培养能打败‘马云’的人才。”
杨芳常常鼓励创业的大学生:“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应负起的时代责任。做一个成功的老板,依法纳税,也是报国!”凡接受杨芳梦想之洗礼者,无不迸发创业的激情。
一次深夜陪生病的同学去打点滴,陪护在旁的陈君十分犯困,但由于担心药水输完而不得不强打精神。受此次经历的启发,陈君和同学研发了一种医用静脉输液监控系统,来代替人工调速与人工监护,并成立了一家公司。
“我们的创业规划是第5年的市场份额达到3%。”这位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说。
10年来,像陈君这样的创业大学生,在中南大学每一届学生中皆有上百名。目前,中南大学仅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就有223家,工作室550个,引发了令人关注的“学生创业现象”。
杨芳的工作就是埋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改变着大学生“找饭碗”的就业思维。
“允许失败,也宽容失败”
然而创业的道路上,杨芳也担心前方绊脚的石子会影响学生对未来的信心。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站在创新创业教育前沿的杨芳,她的使命就是突破这个魔咒。
杨芳坦言:“我并不鼓励学生在未准备就绪的条件下冒险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重点在素质的培养,掌握如何将知识转化成财富,然后实现个人的价值来回报社会,而不是让学生满足于摆地摊、开奶茶店。”
在长沙市高新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耿占吉因为之前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被聘为公司的总经理。他笑着告诉记者:“对我来说,创业是我的一种爱好,我把创业当成自身价值的体现。”
有了良好事业起步的耿占吉认为,自己的幸运离不开在大学里选修的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实践课。这门课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进行模拟,对创业风险有清醒的认识。
SIYB培训项目是在杨芳发起和带领下,中南大学2006年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的一门创业培训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创业,评估自己的创业想法是否可行,并完成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短短5年时间,中南大学已经有近6000人接受了创业培训,在校学生创办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成功率直线上升。
魔咒在中南大学被打破了!即使如此,仍会有很多并不成功的例子,对于那些创业失败的学生,杨芳绝不会去苛责。“允许失败,也宽容失败。”
—— 对话杨芳 ——
创业之道、经营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记者:当代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最缺乏的素质是什么?你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芳:最缺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坚韧的意志。只有脚踏实地地坚持,不怕吃苦来做,每个人才有机会。创业之道、经营之道也是一个为人之道,教学生创业的时候,也教他如何做人。
大学生创业,可能不缺知识,有的时候也可能有资金,但是缺乏生意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如何让学生积累经验,少走弯路,这是我们需要对学生加强教育的地方。
记者:学生创业失败了,破产了,你怎么去安慰他们?还会鼓励他们继续干下去吗?
杨芳: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有高峰、也有低谷。一次失利,能够尽早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将失败的损失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那是最好的。同时,我会帮着分析原因,分析为什么失败,是不是自身条件、自身因素造成的,还是社会或者环境的因素。
我们给学生的创业资助都是无偿的,不会说“一定要他们成功”,鼓励他只要做了就好。为了避免失败,我们会在学生创业之前对他进行创业指导,帮他分析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尽可能降低失败率。
记者:创新创业离不开钱,你创业教育“第一桶金”是怎样获得的?
杨芳:这个故事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而且经常把这个例子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一分一厘来之不易。
那是2004年,我到南京去看望生病住院的父亲,学校办公室打电话来,说湖南省发改委的同志到了我们的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站实地调研,并且说资助大学生创业和我们的创业教育。我当时最愁的事情就是经费短缺,回到湖南,我们去省发改委核实,发现事情是真的。于是,我们欢欣鼓舞开始写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终于申请到了160万发展创业资金,这是我们做创业教育得到的第一笔资金支持。
记者: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重要部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杨芳:当务之急是转变人的观念,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我们一定要区分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这是两个概念。我们在高校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核心应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让他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对于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要逐步摆到议事日程,构建一个课程体系,让更多的专业教师能够在专业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