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玉兔”的嫦娥三号已然降临月球,华夏千年登月梦成真。面对这一盛况,很多海外航天专家在惊叹之余,不约而同地谈论他们对中国航天发展的观察心得,表达对华航天合作的愿望。
聚焦探月利器
俄罗斯太空自动导航专家谢尔盖·马尔采夫对新华社记者说,上世纪70年代的苏联月球车全靠地球远程遥控完成每个动作。玉兔月球车能自行安全轧过小障碍,对大坡、坑洼等实现自主避障,这有赖于其自主导航系统,而成功研发该系统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是玉兔车与苏联月球车的最主要区别。
马尔采夫还指出,目前在探测器软着陆技术方面出现一种通过激光扫描辅助避障的趋势,这在嫦娥三号落月时采用的“激光测距及成像敏感器”上得以体现,它能提高测距、测速和精避障的准确度。俄罗斯正在进行此类研究。
曾为欧洲航天局研制火星着陆探测器的英国科学家科林·皮林格表示,嫦娥三号的定点登陆技术和月球车自主运行、探测功能都相当先进,有些仪器是首次在月球使用,比如极紫外相机和测月雷达。无论美俄航天机构还是欧航局,都对此类技术非常感兴趣。“我相信‘嫦娥’和‘玉兔’会有丰富收获,为我们带来更多未知的月球信息。”皮林格说。
热议与华合作
在此次落月探测期间,欧洲航天局积极与中方机构开展了遥测、定位合作。
欧航局地面设施外部服务部负责人格哈德·比利希介绍说,对外星探测器进行遥测、遥控、跟踪,可为探测器精确定位,但这需要全球多个站点共同合作,各国都是如此。此次探月过程中,欧航局空间操作中心与中方机构开展了此项合作,双方已共同完成了“嫦娥奔月”过程中的测控、定位,下一阶段工作将在月面考察期间再度展开。
德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科内利亚·阿蒙表示,该组织十分关注嫦娥三号探月计划,这次任务的成果将为月球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推动相关研究继续开展。明年5月柏林将举办国际航空航天展,“我们热切期待中国的强势参与”。
巴兹·奥尔德林是世界首批登月的美国宇航员之一。他指出:“嫦娥三号告诉我们,美国现在绝对需要与中国在探月合作方面进行交流,我们是知道如何把外国伙伴纳入进来的。”另一位美国登月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则认为,中国将是下一个载人登月的国家,“与中国一同探月是个好想法”。
共话嫦娥作用
熟悉阿波罗登月飞船的奥尔德林和塞尔南认为,从嫦娥三号的整体任务来看,中国已在有关外星探索的热控制、系统集成、电气系统设计、软件、指挥、控制和推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此外,从体积和重量上看,嫦娥三号就像是缩小版的飞船登月舱的下降级(着陆并永驻月面的组件),将来可在此基础上加装内设宇航员座舱的上升级,使之成为载人登月飞船的雏形。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教授濑川至朗对新华社记者说,自上世纪落月探测以来,科学技术取得巨大发展,此次落月的“嫦娥”和“玉兔”无疑会采用尖端自动探测技术。他认为,利用最新科技探月能让人们领略最新的“科学智慧”,“给我们带来感动”,并且有机会共享空间探测知识,因此意义特别重大。日本也在进行月球探测,因此开展国际合作尤为重要。
俄宇航员科瓦廖诺夫则指出,中国汲取前人探月的经验教训,走出了一条正确的探月道路。中国探月计划可以促进、引领其他国家探索月球,使月球最终成为人类向更遥远太空跃进的跳板。
(执笔记者栾海,采访记者赵嫣、刘石磊、郭洋、林小春、蓝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