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医视窗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朝淑)11月29日,记者从国家中医药局在上海召开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阶段总结交流会上获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为下一阶段基地建设任务推进和科技全面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着力解决中医药创新和发展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实施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确定了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明确了冠心病、中风病等14类疾病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从而正式拉开了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帷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医药领域中央财政投入最大、重视程度最高、行业内外关注度最高的基础性建设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苏钢强汇报了基地建设情况: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以来,经过5年建设,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一是初步确证了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相对优势,二是基本具备了承担大型临床研究的能力和条件,三是广泛带动了医院临床服务的能力和范围。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充分肯定了基地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国家和地方齐抓共管、共同建设,将基地建设纳入各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使新时期举国体制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有了新抓手;二是推进临床科研一体化,解决临床科研结合的问题,探索创新了中医临床科研机制,使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中医临床科研有了新模式;三是在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和民间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着力解决临床关键问题,阐明了中医药的相对优势,使一批重点疾病研究有了新进展;四是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传统医药科研伦理的标准规范和评估品牌,完善临床研究规范和共享平台,提升保障科研质量,使中医国际协作和竞争能力上了新台阶;五是基地建设引领和带动了医院快速发展,医院服务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中医特色和优势更加显现,为中医药临床科研和服务开创了新领域,特别是在疾病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王国强指出,加强基地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探索符合自身规律科研模式的重要依托。加强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是支撑中医药事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王国强说,今后要以基地为抓手,加强中医药科研协同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跨越发展。要以基地为纽带,不断推动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以基地为核心,不断完善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以基地为龙头,不断提升中医药临床科研能力;以基地为典范,不断深化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以基地为窗口,不断增强国际协作竞争优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在讲话中认为,下阶段应当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提出的“三观互动”的思路和方法推进基地建设工作。他认为,基地建设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探索中医药临床科研机制和模式,创新方法学和技术平台,围绕重点病种,坚持研究方向,不断研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疗实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