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欧姆龙公司合作创建无锡龙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进行地铁检售票系统的核心设备——AFC拍打门的国产化研发制造。
近年来,这个科研团队在勇攀高峰的征程中,已经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其研发的“DWUTC2000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大为高清非现场执法抓拍系统”等产品先后取得46项软件著作权、申请了9项发明专利,先后承担了“道路车辆行踪监控系统”等一大批省、市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
构筑高科技基石
1998年,大为科技创始人包可为开始憧憬创业蓝图,用10万元注册资金,构筑高科技民营企业“大为科技”之基。
包可为带领当时仅有20多人的团队,一开始就瞄准了信息管理软件、智能交通技术、网络安全等高科技领域。经营上,他们以构筑技术和人才高地的模式竞争,把抢抓市场的眼光放大到整个中国。企业在预见性和超前性产品上加大投入比重,每年研发费用占到销售收入的10%,是传统制造企业的两倍多。在人才使用上,经营和技术骨干均持大股,个人收入由工资底薪、项目提成和年底分红组成,最大程度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15年后的今天,大为科技融入高科技领域,成为从事智能交通、轨道交通、隧道综合监控、软件开发及信息系统集成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大胆拼搏创新
大为科技的科研团队有400多名员工,绝大部分是本科以上学历,并拥有一批优秀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不乏在国内智能交通、计算机信息领域资深的专业人才,承担过国家级、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
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他们发扬拼搏精神,力克难关。38岁的张远,在这个研发团队里一干就是14年。2009年,为完成凤翔高架快速路智能交通设施安装工程,他率领30人的团队风雨兼程,度过许多不眠之夜。在这个团队,有人为攻关几个月不回家,有人放弃高薪、甘于寂寞……他们大胆创新,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开发的软件曾两次获得无锡市政府颁发的“飞凤奖”。
追求更高品质
在大为科技公司研发大楼里,一排排技术人员端坐在电脑前,几个电子大屏幕上亮点不断闪烁跳跃。王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上的图标,他是“新一代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机及实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项目攻关组的负责人,目前该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已处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功后,将标志着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他不无自豪地说。一次次创新,大为科技在一级级地攀登新的高度,追求更辉煌的品质: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作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道路动态交通诱导与信息服务平台”;联合浙大申报国家863科技专项“中等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项目;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发“复杂场景下车辆特征识别与检索”项目;在全国推广“车辆行踪监控系统”项目成果;积极参与无锡智慧交通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建设工作……大为科技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产业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