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陈志威)对于地处西部的国家高新区来说,如何盘活存量资源,做好人才工作?笔者日前从桂林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获悉,近年来,该区在创建“人才特区”和打造“千亿元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工作中,紧扣“产业立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始终把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紧密结合作为人才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整合五个资源,提升了人才工作水平。
有效整合管理资源,政校企一体。一是整合政府管理资源,发挥“桥梁”作用。桂林国家高新区根据工作职能,将宣传、统战、发改、工信、投促、科技、财政、教育等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办,统筹工作,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二是整合高校管理资源,发挥“生力军”作用。积极与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对接,建立高校人才资源信息库;三是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发挥“主战场”作用。以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为对象,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形成定期培训、定期报送人才信息制度。通过整合三方管理资源,印制了人力资源信息册,建立了人才工作QQ交流群,紧紧将三方联系在一起,达到业务互动、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目的。
有效整合智力资源,产学研一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研队伍和学术研究成果,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来源及工程技术的生产优势,为有效推动校企之间“取长补短”,桂林国家高新区积极整合智力资源,深化推动产、学、研一体发展。一是建立校企对接联谊会议制度。按产业分类,邀请高校、企业专家逐项组织召开对接联谊会。目前共有100多位院校专家和40余家高新企业进行了直接对接,有10多位专家通过现场联谊与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二是发挥产权推广中心平台作用。大力推行产权推广中心的专利交易、转化和推广作用,仅仅2012年就完成交易和转让11件,金额达到2200万元。三是构建保障体系。产学研合作型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或成长的初期,缺乏资金是他们最难逾越的一道坎。该区除提供孵化场地外,还利用设立的“人才专项基金”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帮助初创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通过整合各种智力资源,培养出了一批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蔡晓东博士为代表的产学研成功典型,并涌现出了广陆数字测控、星辰科技、思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啄木鸟医疗器械、淦隆环保科技、鑫鹰电子科技等一大批产学研结合的优秀企业。
有效整合人力资源,供培需一体。高校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源头,企业是吸纳人才、转化生产力的主阵地,如何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供”与“需”的直接对接?为此,桂林国家高新区建立了校企人才信息动态窗口、开通了“每周四人才招聘”,并结合“册网屏站”优势大力推进就业为民信息化服务项目全覆盖,充分实现了就业信息入街、进校、下社区。此外,还建立了甲天下人才特区网,并依托网站组建了人力资源库、人才需求库、招商项目库、科技成果库,通过“四库”的智力宣传中心、展示中心、归集中心、服务中心、转化中心作用,开凿人才“大运河”,实现高校“供才”和企业“需才”有效互动。
有效整合发展资源,帮孵护一体。产业兴旺是人才汇聚的基础前提,而各种平台是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据地”。一是整合创业平台,一体化服务。整合园区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平台资源,搭建统一服务系统,打造了集孵化、扶持、培养为一体的创业平台体系。另外,该区还根据实际,设立了人才工作站,允许站内人才在1年内自主寻找就业及创业机会,并享受相当于事业单位正式人员的待遇,帮助人才实现软着陆。二是整合高校、企业科研实验平台,互需互补。协调双方科研机构资源共享,联手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架起沟通“立交桥”,让“联姻”更加扎实、深入,稳步推进技术创新整体发展;三是整合现有平台,一体化运行。将园区现有的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示范基地、模具设计制造中心、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小高地、动漫公共服务平台等11个平台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一体化运作,促进产学研升级。目前,辖区有高校专家创业企业2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51家,累计向高新区输送了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
有效整合引智资源,引聚用一体。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谋全局仗。一是引资引智一体。在招商引资中强化引智工作,合力“引项目、引资金、引团队”,以引资重在引智,引智立在引资的思路,形成联动工作机制,真正把引才、聚才、用才融合为一体。二是通过人才工作联席机制引才。通过政府与科研院所、企业的沟通渠道,帮助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换。三是举办特色活动聚才。如:今年在深圳举办的“回归(桂)创业主题沙龙”活动,吸引了226名广西籍和对广西有着“家乡情结”的人才到场参加,共收集到创业意向70余项,100多人表示要回桂林国家高新区参观考察。四是用好领军人才,以才引才。目前,该区有“国家千人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八桂学者等领军人才40余人,为此建立了领导关怀机制,每逢重大节日都对各类人才进行慰问,并从生活、工作上予以一对一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