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听力残疾的占三分之一,2780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打针打聋的,‘千手观音’的演员,21人中就有18个。”在近日召开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程京说。
打针致聋的,都是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在后天因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而致聋。程京说:“很多医生都知道该类药物会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的药物性耳聋,但问题是无法把他们与一般人区分开。我们的芯片可检出常见的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可大大避免‘一针致聋’的悲剧。”
2009年,程京领导的博奥生物自主研发成功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张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并取得国家医疗器械证书。这种芯片可提供从孕前、产前到出生儿的基因检测,使降低乃至避免新生儿患遗传性耳聋成为可能。
然而,这项成果至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应用。
原因何在?程京概括为三难:第一是定价难;第二是进医保和社保难;第三是本来应该由国家去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买单难。
程京说:“我们的新产品出来以后,首先面临的是定价。要找到医院作为发起单位,报批卫生局同意后,才能报批物价局。物价局可能一两年才开一次定价会,每个省都得单独进行申报,短则可能一年时间,长则三到五年还不一定批得下来。中国这么大,三十几个省市一个一个跑下来,如果一家企业把人全放出去干这个事儿,那其他什么都别干了。”
“就算价格审批下来,怎样进入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到今天为止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第二难。程京一脸无奈:“进医保,真是找不到门。进医保不应该是由民间发起,而应该是有关部门的‘作业’,但现在有关部门没有这样的考虑。”
程京为此做了很多沟通工作。江苏南通正在考虑通过父母医保卡来支付孩子的耳聋芯片检测费用,而这也基于南通市更为灵活的医保制度。在南通,办理健身卡也可以通过医保卡支付费用。在他看来,目前,唯一有希望通过医保支付耳聋筛查费用的,仅有南通。
在程京的不懈努力下,去年北京市做了耳聋芯片的第一个政府采购。“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工作”,成为2012年北京市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
“截至今年11月29日,北京市356317个孩子接受了免费的遗传性耳聋芯片筛查,筛查出来的结果让我们非常吃惊,16367个孩子是致聋基因携带者,一针可以打聋的孩子占880个。”程京介绍说,“全国如果这样做,一年至少有5万个孩子将不会因打针成为残疾人。”
“这样的事情照说应该通过卫计委等有关部门去做,但是现在成了我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公司自己的事儿,就是跑断腿,口水说干,能说服几个城市政府去采购呢。”这是第三难。程京显得有些无助。“如果自主研发遇到如此大困难,还有哪家企业愿意做原创性研发,都去做进口药的仿制,或者当国外医药公司的代理商,到最后,我们医药企业可能会失去生存的基础。”
他说:“现在,从地方到中央都倡导创新,中组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相继实施,各个部委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越来越丰足。在创新这条路上,‘入口’的政策,已经比14年前我刚回国时好太多。但现在让人非常担忧的是‘出口’的政策,即如何进入市场。”程京认为,“出口”的政策不搭建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道路将会是死路一条。